社論/做好垃圾分類 打造環保樂活島

  • 2017-06-25
 在丟垃圾前,你我需妥善做好分類的工作,事實上,不要的廢棄物,若是能做好垃圾分類,不僅能讓清潔隊員更加方便地處理垃圾,甚至有些廢棄物是能夠再利用的資源垃圾。垃圾落實分類這項政策的成敗,關鍵在於民間力量的參與協助配合度,以及環保單位第一線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馬祖土地面積狹小,自然資源匱乏,垃圾問題需要其它縣市協助處理,針對落實垃圾分類,從縣到鄉的各級環保單位必須有統一具體可行的政策措施,絕對不能抱著便宜行事的態度,唯有嚴謹的面對垃圾問題,才能建立現代優質公民形象。
 馬祖四鄉五島執行垃圾強制分類及垃圾不落地政策已有不錯成績,多數民眾皆已養成良好習慣,任意丟棄垃圾的情況已少見,但在實際的稽查過程中,發現垃圾包中所含之資源回收物及生廚餘比率仍然過高,落實分類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近年來,每人每年垃圾量增加率快速成長,各地垃圾掩埋場宣告飽和時有所聞,這其中,除了國民所得提高、垃圾製造量自然增加以外,資源回收、垃圾分類政策不夠落實,以及民眾配合度不足等原因,都是造成垃圾量持續增加的主因。人類每天的日常生活都會產生與製造大量的生活垃圾,大量的垃圾未經分類回收再使用並任意棄置會造成環境污染。為什麼垃圾分類很重要呢?因為現在的垃圾大部分採用焚化爐焚化處理,如果不先將垃圾分類,焚化爐容易阻塞、故障,並會減短使用年限,如果能確實將垃圾分類,不但焚化爐壽命得以延長、資源得以回收再利用,更因垃圾產量減少,可以讓焚化爐的使用期限延長,可謂一舉數得。
 日益嚴重的垃圾問題與大家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但長期以來,對垃圾的解決方式只注重「如何處理垃圾」,事實上,「減少垃圾」才是最根本的解決之道!做好「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是每一位國民應盡的義務,也是讓我們下一代能有美好生活環境的重要環保策略。經由實施垃圾強制分類,除了可以減少政府處理廢棄物的成本以及廢棄物對於環境的負荷之外,民眾更可以透過垃圾分類,將有價值的資源垃圾予以變賣而增加民眾收入,對政府與民眾都是有利無害的好措施。
 垃圾分類,是政府大力推動的環保政策,所以當清潔隊員堅持垃圾分類的標準,強力勸導和執行時,民眾不但不該生氣,反而應該為他們的盡忠職守鼓掌。大家齊力配合垃圾分類政策,減少垃圾量,讓資源重新獲得利用,整個社會和自然環境都會因而受益。唯有透過公部門的政策落實執行及民眾的配合,才能達到垃圾減量的效果,進而為環保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