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演化過程,都存在著環境問題,但人類活動加速了這些環境問題。以臺灣為例,固然人口控制在目前的2千3百萬人,但因先天地狹山多的土地資源特徵,以致超高密度人口始終構成島上環境的重大壓力,此壓力不僅壓迫農地必須提供足夠的糧食,且對非糧食生產性的自然生態系統,如河川、坡地、森林等亦形成人與其他生物競爭棲息地的緊張關係。在人擠、空氣髒、水質告急的情形下,又再增添垃圾無處去的頭痛問題,不但是居民生活上揮之不去的夢魘,也影響自然生態平衡及社會持續發展。
許多的環境及公害事件,正是地球環境問題的縮影,也可以看出人類多少年來無止盡對地球環境的破壞和殘害。例如溫室效應和酸雨等空氣污染的問題,是因工廠排放過量的溫室效應氣體與空氣污染物所致。這些環境污染的背後隱含著的是物慾橫流的心靈污染,心靈的污染若任其嚴重下去而不去正視,那麼環境污染與破壞會受心靈污染的加劇而更加嚴重,人的身心就更遭受到戕害;這是一種因果循環,只要我們有心脫離這種惡性因果,建立良性的因果互動,那麼環境就會更健康,從而身心就會更健康。這正說明了人人心存環保,心靈自然健康清明,人類永續生存的目標也才會實現。
當我們對周遭生存環境的生態組成有所瞭解,也瞭解到大自然中提供生命脈動的資源狀況,進而認識人類到目前為止如何加速環境問題,我們就會深深期盼透過較健康的社會發展、科技運作與規劃管理手段,來謀求問題的改善。而永續發展理念就是一個長期努力的方向與目標。
永續發展的理念,首先還是肯定了人類應該繼續追求向前發展的,並不寄望人類應該倒退到獵集時期那般所謂的回歸自然;只是,往前發展的方式,絕不應再像現在時期那麼地毫無限制,固然可為滿足當代人的需要而進行發展,但發展不可傷及我們後代們滿足他們需求的能力。因為當世代交替後,後代自也會有他們當代的需求有待滿足。
從永續和綠色的觀點來思考我們的生活環境,這種環境就是健康的生活環境,在這種環境之下,個人是健康永續的,社會是和諧互助的,國家是福利進步的,全球是共生共榮的。這樣的環境符合了自然的生態法則,從個人來說,就是有清新的空氣,潔淨的水源,珍惜有限的資源,追求無毒的居家環境,營造寧適的生活空間,讓個人獲得身心靈的滿足和慰藉,這就是永續,也就是環保。環境危機始自人心的貪婪,自應從心靈做起,來終止此一危機,只要每個人調整內心與自然的關係,從心出發,即可改進此種危機。
社論/環保意識從心開始
- 2017-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