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用公德帶動社會進步

  • 2017-07-25
 社會是人類成長的搖籃,每一個人雖是其中一顆小螺絲釘,微不足道,但對於整個社會來說,卻能衍生無限的影響作用,為社會留下示範效果。因此,從生活環境的場域來思考,民眾生活的秩序與規律是不容被破壞,如果遭到扭曲,社會必將脫序;不但浪費社會成本,還使生活品質向下沉淪。
 平心而論,社會風氣的振興與敗壞,完全取決於人心的主宰,一些有理智、有見識的人,必然安分守紀,遵循社會規範,不會做出違法犯紀的事。相反的,若是罔顧榮譽心與責任感,自私自利、惟利是圖的人,才是社會的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隨地都會危害眾生,造成整個社會的混亂。所以個人行為的表現,委實與社會有不可分離的關係。
 這些年來,島民的生活起了重大的變化。隨著大環境的轉變,對於生活規範的遵守與實踐,似乎也有不進則退的發展。諸如到處隨意亂停車,妨礙用路人的權益與衍生危險性;隨便亂丟垃圾,破壞環境景觀與自然生態;破壞公共設施,造成民眾不便,浪費社會成本等情事發生。試想,我們生活的環境若充斥著凡事我行我素,「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風氣,如何能建立崇禮尚義、知書達禮的社會?又如何追求新的發展價值觀,提升馬祖的人文內涵。
 具備公民素養的社會,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應具有公德,尤其火車站、道路、機場、旅館、餐廳、公園、音樂廳、電影院等這些公共場所,於其中生活都需要遵守公共空間的生活規範。遺憾的是,很多人在自家的生活空間會注意的行為準則和價值觀,到了使用公共場所及相關設施時,便忘得一乾二淨而不會遵守。社會上屢屢見到一團亂、一團髒的現象,遊樂場所到處都是垃圾、紙屑、檳榔汁、瓶瓶罐罐、坑洞、噪音,到處堆放垃圾、違規停車、買票插隊。排隊和秩序是公德中很重要的項目,吃飯、搭車、買票、上電梯、買東西,在人群出現時都是要排隊的,否則公共生活必然失序。
 社會愈文明,公德愈重要,而具有公德的人則能帶動社會愈為文明。現代的民主社會特別需要具備優良品德的公民。也就是說,沒有任何因素能夠代替公民道德的素養,提供民主社會更有力的支持。而透過實踐行動所培養的公民道德,是民主社會最基本和最寶貴的基石。我們不能只說不做,而是要言行一致,品德學習是循序漸進的,需要知行合一,家庭和社會的教育責任必須同時發揮出來,才能成為一種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