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誠信與熱情才是觀光永續之道

  • 2017-07-28
 爾來,媒體揭露國境之南的墾丁度假勝地出現人潮「雪崩式下降」情形,衝擊觀光旅遊的形象和發展,儘管非國人所樂見,但卻恰也給我們在旅遊事業經營上的省思。
 其實不論何處的旅遊景點,只要用心經營與規劃,都有一定的秀麗絕美,必有相當吸引人之處,沒有誰好誰壞的比較,但影響最大的關鍵就在於人的因素。舉例來說,許多觀光地區都會有手搖的沖泡冷飲店,為艷夏中消暑的最愛,但有業者心懷不軌,於顧客訂購飲料時並未詢問其對容量的需求究為輕量、中量或重量,逕自以重量杯來販售,以謀取最高利潤;另間有業者於製作時遇客人購買較小的容器杯型售罄,未徵求對方同意,自行升級為較大之分量並收取較高之費用,肇致結帳時出現歧異齟齬。這些舉措雖貪圖一點蠅頭小利,卻深深失去消費者的信心與認同,甚至流失更多的市場,實非明確之舉。
 觀光本身意涵就是在找尋快樂、自在、放鬆,享受找到身心靈的滿足愉快,用操之過急或將本求利的方式來營造,無異殺雞取卵、自掘墳墓。我們並非認為業者要做殺頭的生意,而是在兼顧成本時要能秉持「誠信」及「熱情」來相應,才能真正提振品質。誠信最根本的道理,就是要做到公開透明,不恣意創造額外收費項目,且不因對象而有差別待遇,除此之外,就是要兼顧環境的代間正義,對得起這片賴以為生的自然。任意通貨膨脹、物不美價不廉、用隱瞞方式來虛晃等,在在都是觀光品質致命殺手,也是旅遊崩壞的元兇,造成掃興不悅;而對環境的不尊重與漠視,如同欺瞞自我,增加生態的負荷,讓土地迅速陷入貧瘠與浩劫,終將什麼也不留下。
 人潮的湧現並不等於觀光業發達,畢竟縱令景點再誘人,若給予外界冷漠與不友善的氛圍,將形成只來一次的單程旅遊,難以永續發展,因而地區能否展現熱情溫良的態度,將是影響旅遊的關鍵因素之一。友善熱忱的態度不僅是反映在社會觀感,更左右地區的社會資本積累;盱衡世界各地的觀光發展,舉凡被列為治安不佳、亮紅燈的地區,雖並非因此而完全無旅客造訪,但相較之下稀少許多,對在地的發展並非正面良性。真正的貧窮與慘澹並非在物質資源的欠缺,實繫於內心的慾望渴求不滿,心中僅有銅臭利潤,永遠無法滿足。
 有人潮、有錢潮的觀光並非是成功的指標,這些都是可逆性的成就,若無法促進永續發展,很快將化為烏有,如同黃粱一夢般的虛幻,屆時將不僅是雪崩式的震撼,更可能為毀滅式的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