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迎接高齡化時代 社會福利大挑戰

  • 2017-07-30
 隨著社會進步、醫藥發達,出生率及死亡率逐年降低,台灣老年人口的比例正大幅增加,高齡化社會已成為重大議題,所產生的現象與問題也逐漸浮現。邁入高齡社會,如何維護高齡生活的品質與尊嚴,以及訂定健全的社會福利和健康政策,已是政府刻不容緩的挑戰。
 一個國家人口老化速度的判斷標準,是以65歲的人口比率從7%增加到14%的「年數」。根據推估,台灣將在2017年達到14%,成為「高齡社會」,到了2026年,65歲以上人口會占總人口20%,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每4到5人當中就有一位老人,人口老化將是社會一大隱憂。研究並發現,國內65歲以上老人對於未來最擔心的問題以「身體健康」比例最高,其次是「經濟來源」,再來是生病時的「照顧問題」,顯然健康與經濟是目前老人最重要的需求。為迎接高齡化社會來臨,未來台灣的社會福利政策勢必要向老人傾斜,老人福利相關預算所占的比例也將越來越高。
 以馬祖而言,與全國各縣市相比較之下,老年人口比率低於10%,算是相當「年輕」,但是若考量到經濟發展程度及資源分配問題,仍然要提前因應面臨老化所帶來的衝擊。除了「老人年金」等經濟安全保障制度之外,建立長期照護制度及開辦長期照護保險,是政府面對高齡化社會的另一項重要的社會福利。尤其馬祖地處偏遠,醫療資源較缺乏,更需要政府系統化的整合資源,以及發展長期照護相關產業來滿足高齡化社會的需求。
 在各項老人福利措施中,因應老人人口的照顧與居住安養需求,積極規劃推動長期照顧體系、建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提升老人福利機構安養護服務品質,及推展行動式老人文康休閒巡迴服務,才能讓老人均能獲得在地且妥適的照顧服務。此外,為周全對老人的身心照顧,也要就老人保護、心理及社會適應、教育及休閒亦分別推動相關措施。
 在高齡化社會來臨之際,有相當多政策議題值得關注,包括長期照顧、經濟安全保障、住宅與交通運輸環境、休閒參與、終身教育等,以維持高齡者活力、尊嚴與自主為終極目標。社會福利政策是縣政藍圖的一部分,是政府照顧人民的主要任務之一。因此,如何發揮社會關懷仁愛的精神,為需要社會照顧及支援的人士,提供基本的照顧及社會保障,亟待政府及早提出具體完善對策,因應失能者及其家庭照顧需求問題,建立完備的長照制度體系,始能使長期照顧服務永續發展,讓民眾在長期照顧體系中獲得有效率與有品質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