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問題一直是令人頭疼的問題,為達成垃圾分類、零廢棄的目標,環保署從94年起推動垃圾強制分類政策,規範民眾應將家戶垃圾分為資源物、廚餘、一般垃圾再行排出,並於95年開始全國全面實施。其實生活周遭的物品中有許多都是可以再回收或是利用,這些物品不應該送進垃圾焚化廠或掩埋場,而是應該將它們挑選出來,納入資源回收體系來處理。
隨著經濟發展快速,從原來的農業社會演變成工商業社會,垃圾管理工作也從早期的家戶垃圾清運掩埋處理,逐漸加入資源回收及再利用等措施。「零廢棄」觀念之定義為以「源頭減量、資源回收」為垃圾清理之方向,以綠色生產、綠色消費、源頭減量、資源回收、再使用及再生利用等方式,將資源有效循環利用,逐步達成垃圾全回收、零廢棄之目標。
綠色消費係指日常生活採行簡樸簡約原則,生活必需品的消費,考量產品對生態環境的衝擊,選擇購買對環境傷害較少、污染程度低的產品,其範圍涵蓋了產品或其原料之製造、使用過程及廢棄物處理。消費行為改變,促使企業願意全面性生產可回收、低污染、省資源的綠色產品,並擴展綠色產品行銷管道,進而促進資源永續利用,減少污染,保護環境。
綠色消費,可以輕鬆的從日常生活中落實綠色消費,藉由訂閱環保產品電子報等方式建立正確的綠色消費觀念外,檢視日常生活所需各項消費物品,優先採購環保標章產品,及省水、省能、綠建材等環境保護產品。綠色消費觀念,是改變消費模式,降低天然資源、毒性物質之使用及污染物排放,其目的在追求更佳之生活品質且不影響後代子孫的權益。
追求富裕是人類社會的理想,只是物質財富的增加必會使投入生產的自然資源增加,而增加生產就必須刺激消費,於是生產與消費過程兩者又會製造出更多的廢棄物來,讓環境問題更加擴大。在有限的土地和資源之下,政府與民間正攜手朝向永續發展的道路邁開步伐。因此,我們要從環保價值的取捨以及正確的觀念著手,調整對環境的心態,從而身體力行於生活當中。
社論/建立綠色消費觀念 促進資源永續利用
- 2017-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