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來有2則攸關你我生活環境的重大新聞,其一為自明年元旦起,擴大購物用塑膠袋管制範圍,包括飲料店、書局、藥局等商行不得再免費提供購物用塑膠袋;另一為應電力供應之受限,行政院函請各公務機關配合於下午1至3時不開冷氣,改以電扇替代。看似不相關的訊息,因均凸顯環境的危機而連結,讓生態問題浮上檯面,喚醒我們的重視。
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和全球足跡網路(Global Footprint Network)公布的一份報告,2017年的生態負債日(Earth Overshoot Day,或稱為地球超載日)為8月2日,亦即用罄包括水資源、乾淨空氣和土地等今年度的地球資源額度,等於在接下來的5個月裡,過著生態借債的日子。近十年來,世界每年的生態負債日均較往年提早,且一年比一年來得早,意味著消耗平均每年供給地球的能量越來越多,超過在一年可以產出的自然資源總量,且日益加深。
讓生態負債日提前的原因眾多,舉凡廢氣排放造成的溫室效應、對森林海洋資源的斲傷、垃圾污染的處理不當等,在在造成環境資源寅吃卯糧的窘境。中央政府這次「限塑」與「限電」的政策雖造成民眾許多的不便,甚至增加困擾,但此也不啻是讓環境休養生息的機會,得以稍加喘氣舒緩。特別是對於島嶼的馬祖,本身資源就相當有限,審慎地善待環境是有其必要,並藉此檢視我們的環境承受度。
觀光發展雖左右北疆居民的經濟命脈,但仍要在生活與生態間取得一平衡點,方能永續長存。
為因應許多遊客的到來,大肆的在海洋中捕撈漁獲、在綠茵碧草間開墾闢建、在村落內引進一輛輛的汽機車,也許對活絡地區經濟有相當的加分作用;但旅客們來得匆匆,帶走許多美好回憶,卻也可能留下許多垃圾與污染。生態變遷影響觀光品質,進而衝擊地區經濟收益,肇致居民生活的困頓,使地方的治理正當性產生危機;這些外部不經濟的成本由馬祖土地來負擔償債,若猶乏配套保護措施,將一點一滴地在侵蝕我們的利基,讓四鄉五島的生態赤字日大幅提前。
我們期待外界對馬祖環境的悸動是因景色絕美而非慘不忍睹;喟嘆是因鬼斧神工而非感到可惜;拍案是因環境友善而非心有戚戚焉。洵是,兼顧發展的綠色元素是我們大家的責任,也是賡續長存的不二法門,方不致陷入竭澤而漁的逼仄。
社論/正視環境喚醒的生態警鐘
- 2017-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