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產業升級輔導打造馬祖特產

  • 2017-08-09
 臺灣現在最沒有特色的風景就是老街跟天空之橋,一窩蜂的跟風讓臺灣各地幾乎喪失專屬的特色或特產,過去陸客眾多時,因為陸客喜愛把鳳梨酥當做伴手禮,居然讓臺灣從北到南都有鳳梨酥,讓特產不再有特色。
 反觀馬祖,記得有一年名人講座邀請知名行銷大師來馬演講,這位女士開口直言,在馬祖她幾乎花不了錢,走一圈馬祖找不到專屬或吸引人的特產,唯一代表馬祖的馬酒,包裝一成不變的粗糙,也許對喝酒的人沒有差別,但對於「以貌取物」的女人來說,包裝設計就是第一眼判斷要不要買的關鍵所在,因此一言以蔽之就是沒有特色產品。
 當然這幾年在地方政府及部分有心的商家努力下,開始著力開發地方特產,但因為產業規模有限,也讓投入開發的資源有限,因此新開發產品總是無法令人耳目一新或是項目偏少。
 近來經濟部工業局因為推動產業升級轉型,結合7大公協會、22個財團法人及十多家學校、智庫的能量成立「產業升級轉型服務團」,再依地域性分為傳統產業北、中、南、東、離島地區分團,及依功能性之主力產業、新興產業與服務產業等八個產業分團,由經濟部產業輔導中心擔任服務團總服務窗口,提供相關諮詢與客製化服務。
 馬祖所屬的傳統產業離島分團中,主要由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所長擔任分團長,成員包含食品所、石資中心、工研院、中衛中心、澎湖科技大學、金門大學等學研單位所組成,透過提供離島地區企業諮詢診斷及產業技術輔導、產品開發、代工廠媒合、商品設計行銷及食品從業人員衛生安全教育訓練等全方位服務,協助離島產業全面提升。
 工業局表示,馬祖具有許多極具地方特色的原料和產品,但受限於環境相關因素,過去產業發展相對不易,在與地方政府深入探討後,工業局整合相關研發法人能量,特別為馬祖業者設計開發出數十項具有馬祖元素產品。
 這些產品包括數個不同系列,食品系列以馬祖特色食品製成的老酒雞及紅糟肉調理包泡麵,以及將馬祖繼光餅製成創新的一口酥及甜點等;化妝品系列則以馬祖特色材料如海芙蓉、酒粕、紅糟等開發化妝保養品;織品系列為具有馬祖獨特標示設計之袋包、毛巾、織襪等,似乎都有著標誌馬祖的風味。
 馬祖隨著觀光的逐步加溫,建構馬祖特色是當務之急,不管是旅遊景點、體驗行程或是特色商品,我們都希望是馬祖獨有。以打造獨特旅遊的董事長遊臺灣,馬祖行程中不管是大坵島聽鋼琴演奏亦或是中正堂看電影,甚至是嚴長壽建議地區觀光車輛改為軍車,都是在創造專屬馬祖的體驗。
 同樣的,旅遊中的購物當然也是旅遊的重點樂趣之一,在現代人衣食無缺的情況中,只有精緻與特色才能讓人掏腰包。在中央與地方都投入協助的此刻,我們更應將眼光放遠,一起致力專屬馬祖的特色產品,打造專屬馬祖的傳統產業轉型,相信這才是馬祖無煙囪產業的必勝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