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至6月藍眼淚爆量期後,7、8月馬祖的遊客量有明顯下滑,這雖與暑假出國旅遊旺季以及整體社會氛圍影響消費型態有所關連,但沒能延續藍眼淚熱度才是主因。馬祖觀光的資源多元豐富,但近年來可以看出國內外媒體關注主力全在「藍眼淚」三個字;馬祖藍眼淚的高知名度讓旺季人滿為患,卻也讓非旺季出現人潮不如預期的失落感。設法延續藍眼淚熱度與積極為馬祖尋求第二個旅遊亮點將是未來地方永續經營的重要方向。
這兩年藍眼淚為馬祖創造開放觀光以來的許多歷史「記錄」,包括到客量、交通運量、民宿家數、產業績效等,這是前所未有的榮景,尤其民眾商家感受到一股生計的活力與動力是最為可貴,但這種榮景能否延續才是大家關心的重點。其實馬祖的藍眼淚不止4至6月才有,7、8月也有相當的量,只是追淚的方式或型態有所不同,設法在現有的追淚模式下做改變,或能延續其熱度生命。或許因為藍眼淚盛名之累,地區旅遊相關業者對淡季的蕭條有特別強烈的感受,到客量的差異太大導致淡旺季壁壘分明,其實這種現象有好有壞,樂觀的認為淡季整備、旺季衝刺,而悲觀的認為旺季忙到手腳打結,淡季卻是度小月。觀光立縣已是不變的發展主軸,也是趨勢方向,如何維持永續生存與發展步調常態平穩才應是關注的核心。
除了藍眼淚之外馬祖能否找到第二個旅遊亮點?這個問題可能要回到藍眼淚未出名之前,過去我們全力打造行銷馬祖戰地觀光、異地美食、閩東文化等旅遊特色,但這些既有的旅遊資源似乎如今全成了藍眼淚的附加資源,遊客是為了看藍眼淚才來馬祖而順便體驗一下戰地和閩東文化,這種主客之間的關係大大影響了目前馬祖的旅遊發展型態。不可否認,要塑造第二個旅遊亮點並逐步改變觀光號召主客關係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此時公部門的政策走向扮演重要推手,過去的淡季旅遊推廣補助或新客群開發可能必須要加重力道或大幅轉向。
觀光旅遊是一種永續性的產業,馬祖的發展絕不能靠藍眼淚「一枝獨秀」,若不設法強化多元觀光資源的潛力,萬一那一天藍眼淚熱度減退或生態變異,馬祖豈不失去生存基礎。突顯多元觀光型態需要官民合作,塑造一個友善、優質的旅遊大環境才是根本生存之道,地方發展環環相扣,從交通、住宿、餐飲、景點優化、環境整頓到整體旅遊服務品質提升都缺一不可。藍眼淚為馬祖帶來財富與榮景,但也不能因此失去危機意識。
社論/積極尋求馬祖第二個旅遊亮點
- 2017-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