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台灣食品安全頻頻亮起紅燈,社會愈進步,食品的負面新聞卻愈多,從震驚一時的塑化劑風波,到現在又爆出的芬普尼毒雞蛋風暴,導致整個社會人心惶惶,該如何吃?如何才吃得安心?成為現代人一大苦惱。
台灣的食品安全問題頻頻出包,從塑化劑到毒澱粉、黑心醬油、斃死豬,喝的、吃的、主食、調味料,無所不包。民眾等於是處於毒物包圍的環境中,長年累積之下,健康焉能不受危害。有個關於食物的笑話說:下班後,先生拖著疲憊的身軀進入家門,太太問:「今天要吃抗生素還是農藥?」這個笑話笑過後是一把心酸,我們生在一個充滿美味的時代,精緻飲食滿足了味蕾,卻付出健康的代價;因為愈是美味的食物愈添加了過多的人工化學品,這些都會毒害身體,要吃到健康且純天然的食物反而不容易。
一連串的食品安全亂象,相信一定把很多人搞得不知如何是好!其實,食品安全問題除了管理制度、法令的設計及業者的自我要求外,其實消費者有其責任。消費者應吸收相關知識培養基本的分辨能力,其次必須節制口腹之慾,因為不當的飲食仍然會造成健康的負擔。在從前馬祖貧困的社會裡,飲食僅求溫飽,無法有太多的選擇,而現今的社會則由於經濟的發達進步,造就出的飲食觀念或民眾對食物的選擇有所改變,往往是食物的美味與否?進食的方便性如何?或是價位的高低等等?卻不重視是否營養均衡,是否造成腸胃道的負擔或是否有衛生安全上的疑慮?因此,在正視食品安全的同時,也要提倡正確飲食觀念,並且當個聰明的消費者,保障自己與家人的健康。
平心而論,以政府相關單位現有的人力、物力,不足以涵蓋到每一個消費者關心的層面,還必須仰賴業者的自律和民間的監督。多年前「胖達人香精麵包」的揭發,就是來自香港一位音樂家的功勞。因為他的警覺,才遏止胖達人繼續摻偽作假的招數。中國自古講良心事業,童叟無欺,這是建立在社會的信任基礎上。現在連大企業都有黑心商品、黑心標示,粉碎了消費者的信任。
食品安全關乎國民的健康和生命,食品安全的把關工作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就看政府有沒有決心、願不願意做而已。幾年前爆發的塑化劑事件就是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的楊明玉技正鍥而不捨的精神檢驗出來的。我們無法奢望黑心廠商一夕覺悟悔改,只能希望握有公權力的行政與司法部門,澈底認清問題的嚴重性,拿出魄力與擔當,重振政府形象。消費者只希望有一個能吃得安心的環境;期盼政府、企業、消費者共同正視問題,認真杜絕種種巧取豪奪的貪圖暴利行為,還消費者一個食品安全的公道。
社論/吃得安全 是重要民生議題
- 2017-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