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鼓勵閱讀 提升公民素養

  • 2017-09-12
 在捷運車廂上,在高鐵車廂中,人手一機,即使情侶、夫妻也相對而坐,不出一語,形同陌路,全神貫注於手機遊戲中。要解釋這種現象,除了怪罪3C產品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模式外,另外的重要因素就是國民沒有培養閱讀習慣,以及「升學至上」的教育制度,把閱讀的興趣趕走了。時下社會由於大部分成人不喜歡讀書,沒有養成閱讀好習性,以致給孩子做了不良的示範,這是為人父母者所該省思的。讀書必須養成互動的精神,如果當別人開始動起來,無形中也會刺激自己去做這件事情的慾望。目前,我們如果能激勵機關單位、社區發起讀書運動,讓大家都動起來,相信會立即形成一股蓬勃讀書風氣。
 不論台灣與大陸,據統計,兩岸的華人平均每天閱讀時間不足十五分鐘,年人均閱讀零點七本書,是日本的四十分之一,以色列人均每年讀書六十四本,匈牙利人均每年讀書五十一本,相差難以道里計。兩岸華人在知識追求的熱忱上,比不上歐、美、日本,且已落在韓國之後。以台灣而言,我們的教育制度一改再改,萬改不離其宗仍然升學第一。要升學就必須考試,既要過考試這一關,就必須孜孜於背誦之學與考古題的演習。不停的考試、不停的記誦考試的答案,不僅剝奪了學生閱讀的時間,也摧毀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從小未養成閱讀的習慣,大學生或大學畢業後,更少有讀書的興趣。
 身處多元社會,培養閱讀習慣無疑是增進學問的管道,經由閱讀過程,從書裡得到珍貴的知識及自省的功夫,倍增生活情趣,也涵養內在氣質。一個低閱讀人口的國家,如一條乾毛巾,擰不出一滴水來,而毛巾裡的水,就是知識與品味。舉目所及,社會頹廢風氣之影響,到處物慾橫流、人心迷惘、社會價值觀被扭曲,以致導致金錢掛帥,一切向錢看,怪不得亂象頻生,犯罪率節節升高,與讀書風氣低落難脫關係,缺少人文素養,以致無法進一步提升公民素養及國家競爭力。
 鼓勵閱讀,圖書館應可承擔更大的責任,發揮其原本設立的功能;如為地方社區圖書館、文化活動場館、學校圖書館等,提供人員訓練,推廣、典藏及運作等方法的指導,以避免其成為蚊子館。其次要多從事動態的知識活動如舉辦讀書會、演講會、發表會、展示會等。鼓勵大眾來圖書館享受親切的服務,領略閱讀的樂趣,激起社會大眾的求知欲。逐漸使不愛喜好閱讀的民族成為手不釋卷愛閱讀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