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網路世界好好說話

  • 2017-09-17
 網路世界雖然是虛擬世界,但是隨者使用者日益的增加,網路已經慢慢的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如果網路沒有一定的秩序與規範,那麼網路世界將會脫序,言論自由的尺度也會被過度放大,那麼不實的人身攻擊、毀謗事件也會愈演愈烈。對民主政治或社會參與而言,網路變得愈來愈重要,甚至超越傳統組織動員。因此這個公共空間的自由與公正,要靠使用者共同維護,勿讓少數人的輕率及惡意污染。否則,這個自由空間將變成蠻荒世界。
 網際網路的誕生,有人說這是一個史無前例平等開闊的言論空間,許多網路的使用者也視網路空間為言論自由的最後一片淨土。然而,近年來網際網路的蓬勃開展,一連串的網路言論的失序事件接連上演,引發各界對網路誹謗與言論自由的一陣討論聲浪。網路最大的特色在於有高度的「匿名性」,所以上網的人會創造出一個身分是跟自己在現實社會中不一樣的身分與個性,用這個新的身分在網路上跟其他網友交往,沒有人可以知道他的真實身分是什麼,網路使用者可以毫無牽掛的在網路上活動。而且,這個特色讓網路使用者可以不受現實社會中的社會規範,可以很輕鬆的,在網路上與其它的網路使用者對話交往。因為在網路上,身分的認證,是一件十分困難而且不容易落實的事情,所以有些人便以為可以不必為自己的言行舉止負責任,人性上也往往會因此而以為完全擺脫了束縛,於是就隨便無的放矢,或是恣意妄為,甚至做出違法的事情。
 當代社會,各種媒體相互連繫,已成為不可忽視的現象。當網路發言透過媒體轉換成資訊,一再轉手,不知多少人滲透參雜,最後匯集成「匿名」的巨靈,化約成數字或代名詞,進入我們的社會生活。網路文化充斥情緒語言,相較於傳統媒體受到法令及專業規範,網路則獲得更多寬容、言論自由。也正因此,躲在隱密的網路叢林中,一些人傳播了不實訊息或惡意發言,造成傷害卻不需承擔太多責任。
 現代社會講求人人保有言論自由權利,因此當場景轉換到網路環境時,很多人以為只要採取網路匿名,就不用對自己在網路上的發言負責,因此用詞常帶有情緒性、攻擊性的字眼,但卻殊不知如此發言,會對他人造成傷害。網路世界其實和真實世界一樣,必須擁有正確的法律禮儀以及行為規範。網路的發展普及提供我們更多元的發言管道,讓大家有自我發聲的機會。我們必須以理性、客觀的網路言行展現,而非無謂的謾罵、中傷他人、扭曲網路言論自由的價值,好好珍惜因網路便利所帶來的多元民主發言價值,而學習對自己的網路言論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