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的烽火歲月時期,馬祖是一個移出社會,形成目前散居各地的馬祖人比在本地的馬祖人還多的情形,馬祖是全球馬祖人永遠的母親,母縣應該連結起世界各地的馬祖人,讓馬祖人的認同在各地傳承下去。
目前旅外馬祖人以台灣桃園市最多,桃園市政府在成立桃園馬祖交流小組後,即積極進行「馬祖鄉親桃園移民史」編纂工作,以田野調查、口述歷史訪談,記錄馬祖鄉親移民打拚的點點滴滴,本月11日桃園市政特別舉辦「我從海上來」桃園馬祖移民故事冊推廣系列活動,讓民眾瞭解馬祖移民的故事。馬祖人在台灣的移民奮鬥的故事不僅是桃園的文化記錄,更是馬祖人歷史的重要篇章,台馬兩地的馬祖人都不應該遺忘。
雖然在世界各地的馬祖人很多,但是除了第一代馬祖人外,不在馬祖出生的第二代、第三代對馬祖的認同感越來越薄弱,由於他們不會說馬祖話,也沒有住過馬祖,因此不少在台灣出生的馬祖第二代、第三代已不認同自己是馬祖人,他們較傾向自己是台灣人、台北人、桃園人等。面對這個馬祖認同的事實與危機,我們應該要找回馬祖的向心力與凝聚力,讓年輕一代不成為失根之花。
首先馬祖話與馬祖文化的傳承與推廣,我們應該要擴及到台灣,讓台灣的馬祖人也能學習到馬祖話,客家人古諺「寧賣祖宗田,莫忘祖宗言」,客家人對於客語傳承的重視,值得我們學習,我們希望旅外馬祖人可以「雖離祖宗嶼,不忘祖宗語」,我們可以和台灣其他縣市合辦相關馬祖母語課程,製作相關馬祖語影音題材,未來甚至可舉辦馬祖語檢定考試,總之就是要方便各地馬祖人願意學習馬祖話,讓馬祖話不因移民而萎縮,而是透過移民輸出而擴大。
其次,由於地區對外交通已進步許多,不可與民國60、70年代同日而語,地區很多的體育藝文活動可以邀請旅外鄉親共同參與,例如縣運動大會可以擴大為全世界馬祖人的運動大會,讓馬祖人透過返鄉參與活動,擴大馬祖人的認同,由於目前高中以下的學生,其競賽成績影響排名加分,因此學生組我們可暫不開放,而社會組的賽事我們可以開放旅外馬祖人與老兵參賽,增加比賽的吸引力,也增加馬祖認同的向心力。例如每4年舉辦1次的中國大陸全國運動會今年首度開放外籍華人運動員參賽,並且接受以個人名義報名,不屬各省隊,近年大陸強勢崛起,大陸全運會已有全球華人運動會的味道,本縣運動會也可透過擴大參與,未來變成全球馬祖人的運動大會。
另外,我們也希望有一天在台灣能有一座「馬祖移民博物館」,紀錄馬祖移民史,展示先民辛苦奮鬥的故事。例如猶太人和馬祖人一樣,散布海外的猶太人多於在以色列國本土的猶太人,全球猶太人約有1千3百萬餘人左右,超過500萬人居住在美國,其中旅居德國的猶太人不算多,僅約十餘萬,但是德國柏林市卻有一座世界級的「柏林猶太博物館」(Judisches Museum Berlin)展示德國猶太人兩千多年來的生活紀錄與移民文物,是柏林市重要的觀光景點與文化地標。馬祖人的跨海移民歷史其文化厚度絕對可以成立一座博物館,期望未來在各界形成共識與努力下,早日在馬祖以外的土地看見屬於馬祖人的文化博物館,讓馬祖認同在世界各地生根發芽。
讓馬祖文化從上一代傳承給下一代,用馬祖認同連結起全世界的馬祖人,這是我們需長期努力的文化目標。不管離家多遠,馬祖是我們永遠的家。
社論/連結世界馬祖人
- 2017-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