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公廁品質 是馬祖進步的指標

  • 2017-09-19
 環境整潔與公共衛生是一個國家生活水準進步的重要指標,而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公廁潔淨品質,更是觀光客抵達旅遊目的地時的第一印象。以觀光立縣為期許的馬祖,如何做好公廁清潔維護及管理工作,提升公廁潔淨品質,以達到「不濕、不臭、不髒-新三不原則」的公廁品質,仍然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為喚醒大眾對廁所還有公共衛生的重視,環保署自98年起列管所有公廁,建立公廁評鑑分級制度,依檢查成績分為特優級、優等級、普通級及加強級,並提高對加強級公廁之檢查頻率;106年起更增列改善級,將評鑑分級制度由四級改為五級,截至105年底,已建檔管理公廁經評比「優等級」以上公廁達99%以上。為擴大全國公廁品質達「特優級」目標,環保署規劃自106年下半年起推動「全國公廁改善計畫」,除將加強硬體設施的汰舊換新外,並宣導「衛生紙丟馬桶」政策,以期提升國民如廁文化。
 維持公廁乾淨清潔的要訣無他,就是「勤」一字而已,建立公廁的SOP,讓清潔人員在第一線能確實執行清潔工作,即能達到清潔工作的全面及完整性。建構優質公廁,除了逐步汰換老舊公廁,優先改善人潮眾多的交通場站與觀光景點的公廁及完善公廁設施設備,加強管理及清潔維護頻率之外,更重要的是積極營造優質如廁文化、提升人文素養。如廁行為的改變,必須透過知識瞭解、態度改變及行為實踐三個步驟來落實,公廁最大的問題不是設計,而是使用,否則再好再貴的公廁,永遠都會有人詬病。唯有使用者養成良好的如廁習慣,才能提升優質公廁文化。
 「使用者習慣」,才是乾淨公廁的關鍵。但要養成好習慣,就得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雙管齊下,讓民眾從小明白尊重下個使用人、下次別人才會尊重自己。整潔和乾淨代表文明和進步。公廁是提供民眾如廁的場所,髒亂的公廁往往反映當地文化的低落與民眾缺乏公德心,也透露出城市的雜亂無序,因此公廁品質的好壞和整潔與否,成為國家或城市展現競爭力和文化程度的重要指標。打造一個乾淨整潔的如廁空間,公廁文化的營造,所展現的決心和態度更是政策能否落實最重要的關鍵。
 過去,馬祖並不重視公共廁所,因此許多廁所設計沒有用心規劃,清潔人員隨意打掃,使用者也缺乏公德心,造成公廁品質普遍低落。不過,近年來公部門對提升公廁環境十分重視,無論在公廁維護管理或清潔工作,已有大幅進步。總而言之,公廁潔淨品質攸關一個地方的門面,馬祖要發展高品質觀光,必須全面精進公廁環境品質,打造符合國際環境衛生水準之公廁,形塑優質如廁文化,才是提升形象及促進觀光發展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