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島金門及澎湖都有在地高等教育機構,除方便在地學子就讀之外,最重要的是引進學術資源,為地區產業研究及發展扎根;今年海洋大學馬祖分校首度招生,海洋生物科技系、海洋經營管理系、海洋工程科技系三個系共錄取九十四人,將以馬祖為中心點連接兩岸及國際的海洋產業發展,有機會為馬祖未來海洋產業發展開創新機。
以馬祖人口少的現況,要能夠滿足高等教育的招生需求是不可能的,再加上交通資源有限,過去高等教育總是望之卻步,也因此馬祖成為離島中唯一沒有大專院校進駐的地方。
這幾年因為馬祖交通及觀光產業逐漸嶄露頭角,加上地區藍眼淚及漁業的發展,以及與馬祖鄰近的福建沿岸養殖漁業的興盛,方便學子在理論與實務上做有效的結合,除學習對岸的養殖優勢外,也有機會吸引福建省子弟到馬祖就讀,正因為大環境的改變,海洋大學同意在馬祖設置分校,以利共創雙贏。
地方政府除積極爭取海洋大學的進駐外,更提供各式各樣的優惠措施,包括每月往來馬祖的船票交通補助、就學期間每人每年一萬五千元的補助費、入學優異獎學金及陸生入學獎勵金等,即便在馬祖的就讀年限從過去的2年改成1年,就是希望吸引更多兩岸優秀人才,成就馬祖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引進海洋大學教育資源的重點,並不在於每年多九十幾個學生在馬祖就讀,相信這也並不會增加多少觀光或生活消費收入,但卻有機會讓馬祖海洋產業向前跨進一大步。馬祖四面環海,原本就應該發展海洋相關產業,但馬祖漁業其實早已凋零,觀光漁業又尚在起步,養殖漁業則一直採土法煉鋼,近幾年來雖然馬祖淡菜稍有起色,但仍無法有規模量產,成為馬祖主力產業。
海大目前是臺灣最具海洋特色及專業的高等教育院校,目前有7個學院、22個學系、11個獨立研究所,20個博士班,27個碩士班,培育參與臺灣相關海洋產業發展的多數人才,就像配合漁業署甫上線的漁業整合資訊系統,可隨時監控台灣漁船全球作業實況,有助遠洋漁業解除歐盟黃牌,而這套漁業整合資訊系統連美日都沒有,就是由海洋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協助設計完成。
馬祖海洋產業適合朝高端及精緻化方向努力,全球海洋資源耗竭,捕漁業早已江河日下,因此養殖漁業才是提供人類海洋漁產的主要供應源,但實際上馬祖近來發展的淡菜養殖或黃魚產品開發,在整體產量及多樣化上仍顯不足,有需要引入更多的人才及資源。
馬祖分校新生在校方的安排下,未來將特別注重企業實務與校外實習,還有機會安排至大陸及東南亞地區的相關產業實習,在今天專業至上的年代,提早著眼兩岸布局並接軌世界,造就學子未來就業競爭力。當然就馬祖而言,透過海洋高等教育的引進,未來不管是產學合作、人才培育,都有機會為馬祖產業創造新機。
社論/為馬祖海洋產業創造新機
- 2017-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