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農漁產品有高品質才有高價值

  • 2017-09-30
 政府為落實照顧農民生計,今年續辦冬令三寶蔬菜保價收購政策,農民在意的是收購的單價高低,卻忽略了對品質的堅持。馬祖的農漁產品一旦沒了品質,就會被市場淘汰,一味的靠政府補助才能生存的產業終必無法長久,而政府的政策也應走出傳統的補助收購思維,從提升品質著眼出發,因為只有高品質才能創造高價值,農漁民的生計才能獲得保障。
 隨著傳統農漁產業式微轉型和進口食品的衝擊,地區老農漁的收入已大不如前,此時若不設轉型改變,產業便無法永續。我們以近年來馬祖的淡菜產業為例,大部分業者沒有接受政府補助,但也能在市場闖出一片天,銷售量一年比一年多,以往在地消費的想法經由宅配空運讓市場擴及至台灣。運用網路科技打開市場是現代農漁業最夯的行銷手法,如今宅配通路發達潛力無窮,業者之間所面臨的競爭是可想而知,此時唯有高品質的產品才能站穩市場。
 早年地區農漁民對生產的東西缺乏品質觀念,田裡的菜為了賣相而增加農藥用量,海裡的魚為增加重量而塞鉛塊等,這些都是短視近利的作法,很可能一夕之間把市場口碑搞垮,產業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生存,只有在品質上穩紮穩打。馬祖的冬令三寶頗有名氣,但常常因為氣候影響品質的穩定性,此時若沒有堅持品質的概念,任意將次級品甚至是不合格產品上市,壞了名聲反而得不償失。政府的補助與保價都只能是過度時期的措施,基層農漁民要走出傳統思維,跟著市場轉型,提升品質就能提高收入。
 有高品質就能創造高單價,尤其是馬祖的農漁產品靠在地消費市場則永遠做不大,要把市擴及境外又必須仰賴運輸,而現階段台馬間運能已近飽和,量若無法突破只能從品質下手,好品質代表好價錢,基層農漁民收益才會有保障。
 近年來在市場走紅的馬祖淡菜已經出現在淡水老街,淡水孔雀蛤也是貽貝的一種,但為何會被馬祖淡菜逐步取代,是因為品質與口感讓消費者有了更好的選擇,同樣的馬祖生鮮淡菜也能打敗歐洲進口的冷凍淡菜,除了價格的優勢外,品質才是決定消費者下手的關鍵。
 不管是白菜還是淡菜,都不是馬祖特有的,要如何在競爭激烈的消費市場中佔一席之地?口碑自然是關鍵,在生產過程中必須堅持品質,白菜不甜、淡菜不肥就堅持不出貨,這點我們真的要向日本人學習。
 消費型態在多元轉變,市場對品質的要求只會一日比一日嚴苛,堅持高品質才是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