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島小人少,資源缺乏,特定領域之專業人力更是欠缺,各項公共建設若都由公部門自辦,則公部門的能力與資源必然會有所侷限不足,如果公共建設能引入民間投資,就能借助外界的資金、經驗、專業、創意,可能可以最少的成本,取得最優的公共服務品質。因此馬祖公共建設如能善用民間參與投資,將能對馬祖的建設與成長有所助益。
過去馬祖建設的規劃與執行,在戰地政務期間,主要由軍方主導,在初期階段此種模式確實發揮了由上而下的效率,奠定馬祖從無到有的現代化建設基礎,但後期由於軍管思維僵化與國家整體政策改變,地區建設停滯發展、進步緩慢。而在戰地政務解除後,地區建設換軌由縣政府主導,其政策方向較符合地區發展需要,而非過往配合軍事作戰需要,在中央政府的資金與技術的指導支援下,創造馬祖新一波大建設的榮景,但隨著我國財政拮据赤字,以及全球化、數位化的政策環境快速改變,原有的政策建設模式已漸漸趕不上地區民眾更高的期待,必須要用新的思維與新的方法,來輔助解決現有困境。
BOT目前已成為各國政府引入民間活力與創意的新政策模式,地區近年也積極利用此種方式來為馬祖找出新的經濟活路出口,目前地區有多件BOT案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包括介壽商場、連江山莊及北竿白沙碼頭旅館案等,希望以民間投資突破馬祖先天財政困局,並且加速馬祖公共建設。
由於馬祖不僅公教人員人口結構比例高,公共建設也是地區經濟投資的啟動引擎之一,公部門與公務員長期是地區建設的核心角色,某些公務員更是自視甚高,馬祖要引入BOT這個新思維與新方法,首先是政府要先承認公部門的能力在某些領域有所侷限,有些公共服務公部門自己來做辦不到,或者是公部門雖可以做,但是民間會做得更好,只有先能誠實體認瞭解政府的短處與民間的長處,才能真正利用民間的長處,來補政府的短處。
另一方面,BOT也不是無所不能的萬靈丹,我國BOT失敗的案例不少,台灣很多BOT案做到一半廠商就開始擺爛,而後續訴訟程序曠日廢時,造成完工日期遙遙無期,承辦人花很多時間在履約爭議與爭訟準備上面,最終影響公共服務品質與效率。我們不必為BOT而BOT,應該妥善評估、慎選廠商、落實履約,適當善用BOT,而非盲目跟風BOT。同時,如果是民眾急需的必要建設,這種具有即時性的建設,就應該由政府來做,就算有資金預算的問題,也應該積極向中央爭取,編列公務預算來執行,而非依賴BOT廠商投資。
民間的活力與專業、創意與彈性,在某些領域是政府所欠缺的,馬祖應善用民間參與,用新思維與新方法,加速達成地區民眾對馬祖公共建設的期待。
社論/以民間參與帶動馬祖成長
- 2017-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