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如果沒有這種小確幸,我認為人生只不過像乾巴巴的沙漠而已」,源自日本名作家村上春樹散文中所提及,指陳生活中微小但確切的幸福,帶給我們希望與勇氣的平淡事物。幸福,是不需要花費大筆鈔票與物質享受的滿足感,只要懂得感恩與知足,即便是摺疊洗好的衣物、收到家鄉來的美食、喝杯咖啡閱讀書報等,都是生活中的小確幸。
馬祖的資源或許未逮其他縣市來得豐沛,也沒有過多顯赫的工商建築,但卻有那份台灣居民無法享受到的純真質樸與幸福感。像是具高度都市現代化指標的「污水下水道接管率」,馬祖接管率達八成,僅次於台北市,排名全國第二,是種進步幸福象徵;又如曾有北京故宮院長來馬訪問後,讚賞我們的文化資產保存做得十分良好,也是種確幸尊榮感;再如馬祖擁有寧靜與圓緩的生活步調,是喧鬧城市壓力枷鎖下所望塵莫及的舒暢,更是種心靈福至。
平凡中也有不平凡,只要懂得謙讓,便能不斷在生活中嚐到一抹甜甜的幸福滋味。或因地理環境殊異關係,成長路程受無微不至的呵護,馬祖的孩子有個共同特色,常質問「為什麼別人可以有,我就沒有?」期望自己能獲得最大與最好的服務、最先進的設備,卻鮮少對周遭的人事物進一步關心與分享,對於挫折與困難的容忍程度也略有不足,面對現實中的不如意與失望時,抱怨成分多於接受。當負面情緒過多積累時,往往易忽略身邊的一景一物,目中只容得下自我,讓幸福一步步的遠離。
仔細端詳,「我」這個中文字若分解開拆,右手是拿著「干戈」,拿著武器與人相鬥,不斷爭鋒相對,才能將天下歸屬「自我」。相對於其他縣市,馬祖除了社會福利的優渥傲視全國外,亦有眾多免費的措施提供,衣食住行不予匱乏,生活相較於以往大幅蛻變許多。我們在教育下一代時,除了課業上的指導外,更要培植感恩、奉獻及分享的思維,擴大心智能量,眼中不再只有功名俸祿,更要學會謙卑與低頭,落實對人文的關懷與體諒,才能在簡單的生活中嚼出淡淡的幾分甜。
套一句日劇台詞:「無論如何,一定要幸福喔!」生活中如果能少些慾望,多些滿足與感恩,學會傾聽與關懷,必能在生活中找到幸福與怡然自得,因為:心開,福就來。
社論/我們的幸福近在咫尺
- 2017-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