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喜愛網購的比例逐年升高,而業者拍賣手法推陳出新,加上直播平台盛行,但消費糾紛卻也不斷產生,尤其最近更頻傳在臉書購物遭詐騙事件,馬祖地區也不能倖免,今年以來至少已發生9件,受騙金額達近11萬元。事實上,根據165反詐騙諮詢專線統計,今年迄11月中旬為止,透過臉書進行購物的詐騙案件高達4千餘件,民眾透過臉書購物遭詐騙件數,已遠遠超過國內拍賣平台,顯示使用社群軟體購物危機重重。
近來臉書購物成為民眾「血拚」的新管道,但詐騙案例也不斷增加,受害人受到超低價、貨到付款或7天鑑賞期無條件退貨等吸引,實際上根本沒辦法退貨。不少民眾點擊臉書廣告後連到一頁式購物網,這類一頁式廣告不會有聯絡人,資訊精簡;再者,商品價格明顯低於市場行情,且永遠有拍賣倒數;此外,宣稱免運貨到付款,且號稱7天鑑賞期無條件退貨。若消費者點擊的購物網符合這幾個「眉角」,最好避免交易。
事實上,網路社群軟體已超過拍賣平台,成為詐騙集團眼中的肥羊,這些見諸報端的詐騙案件,或許只是許多類似案件的一小部分,民眾也似乎習以為常,可是如果還有人不懂得提高警覺,受騙的事件難保不會再重演。詐騙事件的歷史久遠,較古老的詐騙方式,可能要人與人接觸,必須面對面,經過精心的設計,才有可能得逞。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繁榮、科技的發達,詐騙的手法、方式不斷的推陳出新,而呈現多樣化,行騙的範圍幾乎已經不受地域空間的限制,對象更是由販夫走卒到社會菁英、由個人到企業團體,遍佈各個階層。
現在人愈來愈習慣透過網路買東西,除了免出門,再來就是網路購買總是會比實體店面來的便宜,加上臉書投放廣告的費用門檻也較低,所以也開始有不肖業者,開始在臉書進行假購物真詐騙。網路購物不要貪圖便宜,利用臉書或LINE私下交易要非常謹慎小心,以免匯出款項卻沒拿到貨品。此外,應在具有第三方支付的網購平台下標,利用第三方支付機制,確認貨品沒有問題再付款,並選擇評價良好、具有實體店面的賣家,交易安全才有保障。
雖然說現代的媒體及相關資訊的取得都十分發達、快捷,各種詐騙案件及手法,都會經由媒體的報導、相關單位的防騙宣導,以引起社會大眾的注意,進而懂得防範,使自己或親友不再受騙上當,減少財物的損失。但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詐騙集團多元化的騙術,仍然可以無孔不入的大行其道。避免詐騙第一步是提高警覺心,不亂點廣告及亂點別人分享的連結,甚至針對陌名的任何不明軟體及網頁連結不輕易進行點擊;若有任何朋友或家人分享的任何東西或請託,最好可以先發個訊息來詢問一下狀況,多思考、多查證,才能減少受騙的機會,也是對自己最佳的保障。
社論/臉書購物詐騙多 網購族要多留意
- 2017-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