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銀髮共餐 共享和樂與健康

  • 2018-01-07
 為鼓勵長者走出家門,增進人際互動,縣府在各鄉的社區推動辦理老人共餐,讓長者藉由共餐走出戶外、結交朋友,共餐的歡樂氣氛不但有助促進食慾和營養吸收,與鄰居好友話家常,亦有益長者健康,比在家吃飯配電視更美味。共餐最重要精神在於陪伴,相互關懷,一夥人一起共餐,即使菜色普通,也能讓人食指大動,吃起來津津有味,老人家也會變得更健康、更樂觀。
 社區共餐活動是近幾年來政府積極推動的老人福利政策。社區共餐服務是以餐食的提供為主要的服務,但因其對社區長者具有近便性、參加條件門檻低,以及穩定提供與他人互動的機會等特色,成為長者社會參與及建構老人社會支持網絡關係的重要管道。
 因應高齡化的社會來臨,透過社區建構老人共餐的模式,讓鄰里居民可以互動用餐,有家的味道,更可以增加長輩走出戶外的意願。尤其現在有些長者因家人工作繁忙,無法時時陪伴;有些則是獨自居家的長者,長時間沒有與人互動、排解煩悶,心情低落更容易引發憂鬱,嚴重時甚至會失智。為照顧長者的安全需求,善用老人共餐活動可以解決一部分高齡化社會所面臨到的困境。
 為滿足長輩食的基本需求,能健康樂活在自己熟悉生活的環境,近年來縣府積極推動共餐計畫,結合民間單位不定時辦理定點共餐,讓長輩們可以和厝邊鄰居一起吃飯及話家常,相互關懷慰藉勉勵,開心吃飯,增進生活見聞與趣味。而且,提供的食材新鮮、健康,讓長輩吃得安全又安心,讓長者身心都得到很好的關照。
 共餐的效益,原在解決長者餐食問題,但在推動後,反倒成為促進長者間的人際關係、社會參與的重要媒介,不只減輕社區長者的營養風險和社會隔離機會,亦能讓地區長者建立起自己的人際網絡,相互扶持,豐富生活,進一步凝聚與強化社區力量。共餐的最重要精神在於陪伴,每個人都會老,老人家害怕孤單寂寞,老來除了顧好老身、老伴和老本外,還要有老友,藉由共餐能夠讓老人家聚在一起,相互交流關懷,無形中人會變得更健康、更樂觀。
 定點共餐真的好處多多!透過參加社區的共餐活動,不僅可以結交新(老)朋友、分享經驗,歡樂的共餐氣氛更有助於促進食慾和營養吸收呢!而地方政府與社區所辦的共餐活動,是以愛為出發點,除了飯菜好吃,並把每個長輩當成自家人,噓寒問暖的關懷,讓更多的老人受惠,更樂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