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來馬祖看見的是美麗 而非髒亂

  • 2018-01-08
 最近有網友在本報「馬上處理」留言指出,少數沒有公德心的民眾隨意丟棄垃圾,經過福澳村口路旁就像是垃圾場,明目張膽的行徑幾乎是挑戰公權力。環資局特別呼籲民眾支持垃圾不落地政策,應配合垃圾車與資源回收車收運時間,如在其他時段丟棄垃圾將會受罰。亂丟垃圾會影響社區環境品質,破壞馬祖觀光形象,馬祖社會不能容許亂丟垃圾的行為,我們應該一起維持家園環境,共同守護馬祖。
 對公共區域的垃圾處理態度可以反映一個地方的公民素質水準,例如日本在1995年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後,為避免公共場所垃圾桶遭放置毒氣或炸彈,因此街道上很少設置垃圾桶,雖然沒有垃圾桶,但是日本卻仍是非常乾淨的國家,主要原因是日本人的垃圾處理觀念,日本人認為自己製造的垃圾,應該自己要負責,不能隨地隨意亂丟垃圾,亂丟垃圾會被認為非常羞恥的事情。日本人除了嚴格自律不亂丟垃圾,更令人吃驚的是,他們常自發地組成義務清潔隊,協助處理他人或他國的垃圾,例如去年台北世大期間,外國選手們夜間開趴亂丟垃圾,選手村附近社區居民抱怨連連,但日本代表隊成員卻在清晨主動去公園打掃,獲得國人高度讚賞。
 和日本相反,德國則是另一種類型,德國在街道上廣設垃圾桶,讓路人非常方便丟棄垃圾,德國漢堡市還引進高科技太陽能垃圾桶,除了能自動擠壓垃圾,容量是傳統垃圾桶的7倍,同時垃圾桶還能在裝滿時自動通知清潔單位來處理,讓垃圾桶常保足夠空間,不會出現垃圾山的情形。德國除了善用高科技解決路人丟垃圾的問題,執法更是嚴格,不論是亂丟垃圾或是垃圾分類不確實,都會嚴格取締開罰。而一絲不苟的德國民族性,也不容許亂丟垃圾出現,不論大人、小孩都會把垃圾先收進口袋或提包,到有垃圾桶的地方再丟棄。
 對於這次亂丟垃圾的個案,身為馬祖人,我們自身感到羞愧,我們的公共道德感,與對環境的愛護心,都遠遠落後於日、德等先進國家。我們要深自反省,並且加強環境教育,讓每一位住民都能愛護馬祖,成為馬祖環境的保護者,而不是破壞者。
 對於亂丟垃圾的民眾,除了道德勸說,更應該要以明確的鐵腕行動,遏阻亂丟垃圾歪風,政府不應該縱容沒品的人,讓沒品的人老是在社會上佔盡便宜。例如去年臺灣澎湖地方法院檢察署吳巡龍檢察官親自帶隊,與海巡署、警察局、環保局、憲兵隊等單位共同出擊,針對澎湖12處髒亂點,抓出19件亂丟垃圾的民眾,該縣環保局立即依違反廢棄物清理法處理,並且其中有1件事業隨意傾棄廢棄物,還移送地檢署偵辦。
 馬祖是我們的家園,我們應該要好好保護這個美麗的島嶼,讓我們生活環境乾淨舒適,同時也讓外來遊客看見馬祖的美麗,而非是垃圾與髒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