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台馬對外海空交通總運量在106年創下歷史新高,表示這一年我們迎來史上最多的觀光人潮。觀光已是馬祖唯一可發展之產業,如何在既有基礎上提升觀光的品質與到客量,除了對外交通的持續改善外,島內各鄉的觀光活動規劃與建設更要設法提升品質亮點,各鄉都應有特色方向營造,以多元豐富的遊程達到吸引遊客及永續經營的目標。
觀光活動與建設創意很重要,善用在地資源更為重要,地區各鄉島都有特色可發揮,在推動的過程中應避免資源重複投資的浪費。我們以天然地景與軍事遺址資源來看,馬祖各島的據點聚落同質性很高,大部分遊客被迫必須參觀性質相同的景點。為避免走相同的路、看同樣的景,各鄉的遊團動線規劃與景點開發十分重要。
再以近年來深受各地遊客喜愛的藍眼淚天然景觀為例,馬祖各鄉各島都有藍眼淚可追,但不同的追淚方式會有不同的感受,例如南竿的坑道藍眼淚和北竿的海上夜航藍眼淚等,政府可透過輔導機制讓各島都有不同類型的追淚活動,讓遊客有更多的選擇與體驗。
發展旅遊離不開吃喝玩樂四字,馬祖因為地小島散,其實各島的風情民俗不盡相同,民間的投資會看風向,一窩蜂的跟進是最不利地方發展的,誰能運用在地優勢與資源發展觀光就能在市場搶得立足點。最近幾年地方各鄉都思考在夏天推出海上活動,其中獨木舟被各鄉廣泛運用,但始終沒有一個鄉能把這項活動做大做強,原因是資源分散。政府基於輔導推廣立場,任何觀光活動規劃與經費的挹注都應有整體考量,只要能建立特色與吸引力,在各鄉均衡發展的前提下,不應有同質性過高的活動規劃。
在景點開發與建設方面更應如此,同質性過高的景點應擇一建設,集中經費規劃最具代表性的景點,諸如坑道、據點、步道、觀景台、聚落與,各島都有其優勢。觀光客來一趟可能看不完四鄉,若是我們有足夠的特色與吸引力,就能創造遊客重遊的利多,對於維持整體客源而言也是好處。所謂的4鄉5島均衡發展政策不能是活動與景點的複製,而是特色的營造與突顯,各鄉的發展以競合取代競爭才是生存之道。
交通部日前的南北竿跨海大橋記者會中,部長賀陳旦陳述多點馬祖觀光與交通建設結論,運研所這項研究評估報告也以避免重複投資為初心,讓各島依據不同的優勢從點線面開展馬祖的觀光事業。在我們迎來史上最多遊客的同時,不能以此為滿足,更要為永續經營做打算,唯有堅持在地化與突顯特色的觀光思維才能站穩發展腳步。
社論/觀光發展朝一鄉一特色目標規劃
- 2018-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