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爭取南北竿大橋

  • 2018-01-17
 金門曾經喊了20年的金門大橋,還被戲稱為選舉夢幻橋,每到選擇就會浮出檯面供人討論,馬祖其實也喊了20年的馬祖南北竿大橋,只是過去沒有人相信有可能會實現;但隨著政府改朝換代,為了展現大有為政府的積極建設,中央政府,端出總金額8千億以上的前瞻政策,其中各縣市所提的軌道建設4,241.33億元,幾乎就佔前瞻預算的一半,當各縣市都在為其交通建設奮力一搏時,不爭取南北竿大橋豈非傻子。
 馬祖有著渾然天成的自然美景,卻有著先天不良、後天失調的交通環境,當台灣評論著隨著高鐵開通後的各縣市蚊子機場時,馬祖幾千人卻有著二座機場豈不更引人話柄,更令人悲嘆的是,兩座抵不了別人的一座,都是半目視的跛腳機場,只要雲、雨、霧大一點,就只能望機興嘆,也讓馬祖養出一堆氣象專家。
 南北竿相隔三公里卻有著兩座機場,當年有著兩島爭搶交通建設的背後因素存在,交通的改變確實也影響鄉親的生計,無怪乎南北竿鄉親不肯輕言放棄島上任一座機場。也因此讓相鄰的兩島合而為一,是目前最讓鄉親接受的方式,畢竟開車三公里的距離,跟搭船十分鐘的搖晃相比,根本不算回事。
 隨著海上大橋的搭建技術逐漸成熟,對岸可見的案例就比比皆是,像是我們熟知的平潭島大橋,又或者是去年剛完工的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外還擁有世界最長6.7公里的海底隧道。因此目前馬祖面臨的問題最重要的就是預算,當中央政府出現契機之時,馬祖勢必要為重大建設搏上一搏。
 有人會說為了幾千人蓋一條百億大橋,是不是太沒有經濟效益,其實站在中央的立場確實如此,但對馬祖而言卻可能是交通體質的重大改變,現在的馬祖必須仰賴中央的補助,維繫著兩座機場、兩座碼頭以及數條航線的船隻維護、交通補貼等,幾乎占了馬祖的大多數預算額度,因此其他的預算總是捉襟見肘,無法大幅度推動各項敬老扶幼、經濟改善的政策。
 地方政府此次透過府會合作,加大力度向中央表達爭取南北竿大橋的力度,政策的機會之窗似乎隨時都有機會開啟,惟金門大橋的前車之鑑,馬祖也必須引以為鑑,像是遠見雜誌曾經提出幾點金門大橋的錯誤頗值得參考,如中央決策反覆拖延開工期、核編經費不當多次流標、審查疏漏決標又撤標、最低標找來不優良廠商、錯估海上施工難度、涉及國安就卡關等問題,大陸有著國際頂尖的跨海大橋技術與人才,跟台灣又有著近距離的優勢,但要引進大陸廠商或者機具,就會遭受諸多審查的卡關,讓大橋工程一延再延,金門大橋也因此完工期由四年延長為八年。馬祖過去的福澳港擴建改善工程曾經遭遇海上施工的問題,也碰過廠商倒閉必須解約,種種的經驗也提示著重大工程的諸多不易。
 興建南北大橋對馬祖未來發展有著正面的助益,藉由橋梁可有效連結兩島資源,不論民生、交通、醫療等都將發揮更大效益,希望中央基於照顧離島政策能大力支持,讓馬祖成為閩江口外的一顆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