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來,相繼有許多當時風光開幕的觀光夜市一間又一間的收攤結束營業,讓曾經引以為傲的文創觀光金雞母瞬間成為票房毒藥,盛況來得快也去得快。這樣子的結果雖感到相當遺憾,亦非彼此所樂見,但卻也給我們在發展經營上相當的省思。
文創觀光夜市人潮從塞爆到雪崩,最主要原因在於各地夜市一處又一處的開張,但所販賣的商品卻高度雷同,舉凡燒烤滷味、傳統古玩、飲料甜點等,看不出差異化所在,除了毫無新意與亮點外,更稀釋了人潮。進一步來說,許多夜市充其量都只是冠上個「文創」及「觀光」的頭銜,但內容卻毫無文化基底的內蘊,既無創意的包裝、更缺乏遊覽賣點,難以向外界訴說前來拜訪的理由,易造成曇花一現的空虛。
國內許多觀光景點經營早已陷入雷同模仿的戰局,企求移植他地成功模式套用到自身區域,但因模仿的不是精神而為產出,導致無法永續長存。更進一步講,舉凡缺乏故事性與文化淵源的景點,即便再怎麼的熱門喧染,泰半很難能成功經營於不墜,隨新鮮感消逝而黯淡。畢竟文化這種東西需要時間與內蘊的淬鍊,即使用人工創造出來的,因缺乏深度與廣度的內容,終將禁不起考驗與挑戰。
我們對當前訪客人數來馬有著相當的期待,至盼藉人潮轉為錢潮,但若缺乏實質內涵,很快就泡沫化。觀光客確實對地方經濟有相當助益,但並非越多越好,因為當人數越多,能提供的服務與感受必會受到相當的影響,無法給予等量的品質,很容易使遊客們敗興而歸,自無再次回訪的意願,從當前許多地方人潮塞爆造成品質下降可見一斑。在發展觀光路途上,我們不必急就章強求旅客人數的倍增,取而代之的,是紮實地找尋我們的故事與文化,並融入在地特色,兼顧好質與量,才能使觀光這門生意長長久久。
我們期待的觀光水準,是不會因世界局勢或生態如何改變而影響,亦不會人云亦云而有所為或不為,更能值得再三訪問品味的,不會僅訪視一次後就失去新鮮感。揆諸古今中外,那些名山大川迄今逾數百年以上的歷史,雖年代久遠,但因多了史料與光陰的薰陶,讓觀光客們依然熱愛。
誠如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十九大的政治報告剴切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社論/缺乏文化的觀光是沒有靈魂的空殼
- 2018-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