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嚴重的垃圾問題與大家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但長期以來,對垃圾的解決方式,只注重「如何處理垃圾」,事實上,「減少垃圾」才是最根本的解決之道!做好「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是每一位國民應盡的義務,也是讓我們下一代能有美好生活環境的重要環保策略。垃圾分類,是政府大力推動的環保政策,所以當清潔隊員堅持垃圾分類的標準,強力勸導和執行時,民眾不但不該生氣,反而應該要為他們的盡忠職守鼓掌。
人類每日的日常生活都會產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因為,如是大量的垃圾未經分類回收再使用,甚至任意棄置將會造成環境污染。就此而言,垃圾分類就是可回收的資源垃圾,與不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意即指經過人類研究,可通過收集並經由回收工廠,透過技術處理成為純淨可再使用的資源,這些垃圾稱為可回收的資源垃圾。而不可回收的垃圾,意即完全無法經由工廠的乾淨技術,而產生純淨可再使用的垃圾,稱為不可回收的垃圾。
為什麼垃圾要分類?其目的有三:首先是垃圾減量:紙類、玻璃製品、鐵鋁罐和塑膠等類別約佔垃圾量的40%至60%,若丟掉就是垃圾,將它回收即是資源。這些可再生的資源若沒有回收再利用,等於浪費地球的資源。其次是減少垃圾處理成本:一般垃圾中有許多的物質,是屬於不可燃燒類,譬如鐵類、玻璃類以及塑膠類。如果這些物資混雜在垃圾中,會因此增加焚化爐爐體的負荷量,大大降低每天所處理的垃圾量,焚化爐的使用壽命也會因此縮減百分之三十。最後是減少空氣、水的污染,垃圾掩埋會造成水的污染,而且焚化爐也需要耗費水、電或石油等能源來焚燒垃圾。
身為一位現代公民,更要有垃圾分類公德心,以體恤清潔人員辛勞,別讓他們受傷害。破碎的玻璃、燈管、燈泡、氣壓式瓶罐,與竹籤、鐵釘等易碎、易爆、尖銳的東西要小心包紮、標示注意字眼再行丟棄。其次,可回收物品、家具,需通知大型回收物單位前來回收,不要直接丟上垃圾車。
經由實施垃圾強制分類,除了可以減少政府處理廢棄物的成本以及廢棄物對於環境的負荷之外,民眾更可以透過垃圾分類,將有價值的資源垃圾予以變賣而增加民眾收入,對政府與民眾都是有利無害的好措施。大家齊力配合垃圾分類政策,減少垃圾量,讓資源重新獲得利用,整個社會和自然環境都會因而受益。唯有透過公部門的政策落實執行及民眾的配合,才能達到垃圾減量的效果,進而為環保做出貢獻。
社論/落實垃圾分類 共創美好世界
- 2018-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