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沙拾味:以島為書,用行動翻開津沙的下一頁】

  • 2025-07-14

南竿津沙,一座被海風雕刻的聚落,正悄悄迎來一群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第15屆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支持的青年駐村行動者。





來自東海大學的跨領域學生團隊《津沙拾味》,由景觀學系助理教授鄒君瑋指導,今年3月起透過屢次不斷的討論以及拜會連江縣政府產業發展處、連江縣農會、津沙及珠螺社區發展協會,於5月、6月通過第一、第二階段之競賽後取得駐村資格,並繼前年的北竿橋仔社區、去年的莒光東莒社區,於今年暑假再度踏上馬祖南竿的土地,落腳於「津沙社區」為駐村地點,並跨足「珠螺社區」、「清水社區」,以「味覺」為引線,展開一場從飲食、教育、設計到照護的島嶼共創行動。他們不只是觀察者,更是參與者——一群用設計與行動回應地方需求的實踐者。





團隊預定於駐村期間完成四大行動,以勾勒津沙、珠螺的未來可能:





食農繪本 × 教育共創:團隊正在製作一套以南竿特色飲食為基礎的繪本教材,將耆老的記憶及飲食智慧轉化為兒童友善的圖像語言。未來這套教材將結合課程模組,應用於食農漁教育推廣,讓下一代從小理解土地與飲食的關係。





津沙新地圖 × 聚落再閱讀:他們重新繪製津沙的聚落地圖以及珠螺的故事擋土牆,將翻新被遺忘的地圖角落,不只是位置指引,更是故事的載體。每一處海岸、老厝、耕地與港口,都是人與地互動的場域。這份地圖納入地方記憶、味道路徑與特色活動,用一種嶄新的方式「看見」津沙以及珠螺。





創新桌餐 × 飲食設計:團隊設計了一場以津沙出發,連結珠螺、清水在地食材為靈感的「創新桌餐」,邀請居民、返鄉遊子與旅人共聚一席,以島嶼的風味鋪陳對話的起點。這不僅是一場用餐的邀約,更是一種情感的召喚——讓離家的、初來的、留下的人,能在同一張桌上交會,透過味道彼此靠近。



這場餐桌實驗,也試圖在短暫的時空中,讓鄉音與故事再次被傾聽與傳遞、亦讓旅人感受到津沙的風土民情。這不只是文化的再現,更是關於歸屬、記憶與未來可能的深情對話。





綠色照顧 × 高齡友善提案:我們走進長者活動中心,導入綠色照顧與綠療癒理念,設計簡單而實用的手作課程。透過漁網編織、 手工皂、植物染布、竹編等活動,讓長輩在學習中找到身心連結與社群支持。



-







活動預告一|小小釀酒師-繪本設計 × 海廢創作



時間|7/26 (六)13:00–18:00



地點|津沙背包客棧





這個夏天,我們邀請小朋友一起動手,把海邊撿來的海廢,變成村子牆上的小小藝術品;也邀請大家發揮想像,幫繪本裡的老酒甕畫上專屬的模樣。這本繪本未來會成為馬祖地方教材,而孩子們畫的酒甕,也會永遠留在故事及他們的回憶裡。





一起用雙手和創意,把記憶留在津沙,讓美好繼續發酵。



-



活動預告二|創新桌餐 × 飲食設計



時間|7/31(四)



地點|津寮、津沙村籃球場





從津沙到珠螺,我們以在地食材為靈感,設計了一場有溫度的「創新桌餐」。邀請村民、返鄉的遊子與旅人共聚一桌,用味道開啟對話,也讓彼此的距離更靠近。





這不只是吃一頓飯,更是一場關於記憶、歸屬與未來的相遇。現場也將邀請孩子們一起動手,體驗在地食材改良的小料理,讓鄉音、童趣與情感在餐桌上慢慢發酵。



-



「津沙拾味」的目標不只是留下紀錄,而是創造可延續、可共享的工具與方法,讓更多地方可以借鏡、更多青年能參與。這場從味覺出發的駐村行動,是一次島嶼與人的共學,更是一次關於生活方式與地方未來的重新提問。







這個夏天,他們不是來看津沙,而是和津沙、珠螺一起做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