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櫻花/文:柏如

  • 2025-06-27

 春天一到,又見賞櫻潮,甚至有人專程去日本賞櫻。

 櫻花,這一絢爛而短暫的花卉,不僅以其美麗贏得了世人的喜愛,更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與歷史故事。但又有多少人知道櫻花的故鄉其實是中國?

 櫻花的古稱有荊桃,山櫻花,青膚櫻等,在中國古代,櫻花與櫻桃是不分的,所以也被稱為櫻桃呢。

 古代最早記錄櫻花的書籍之一為《禮記·月令》,該書成書時間可追溯至東周時期,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了,不過,《禮記·月令》中記載周天子「仲春之月,羞以含桃(古櫻花別稱),薦寢廟」這對於櫻花的文字記載可能相對簡略,並未詳細描述櫻花的形態或特徵,而是將其作為當時種植的花卉之一進行了提及,所以在中國古代文學中,櫻花往往也以一種較為含蓄和隱喻的方式被提及,很少有專門的作品來詳細記錄櫻花。

 不過,根據日本權威著作《櫻大鑑》記載,櫻花原產於喜馬拉雅山脈,被人工栽培後,此品種逐步傳入中國長江流域,中國西南部,台灣島。

 根據2023年《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期刊刊載的基因組研究揭示:現代栽培櫻花(Prunus serrulata)的祖先種喜馬拉雅野生櫻(Prunus cerasoides),其遺傳多樣性中心位於東經85度-95度、北緯25度-30度的藏東南-北走廊,該區域現存43種原生櫻花,佔全球櫻花屬物種的61%。

 戰國時期(西元前四世紀),巴蜀商人透過「蜀身毒道」(指我國古代有一條從四川成都,經雲南的大理、保山、德宏進入緬甸,再通往印度的重要交通線,被稱之為西南陸地的「絲綢之路」)將鍾花櫻種子帶入印度阿薩姆邦,孔雀王朝典籍《政事論》中記載「中國粉樹」(指的應該是一種粉色的櫻花樹)被用於宮廷藥劑。雲南晉寧石寨山出土的西漢青銅扣飾上,可見類似櫻花的花瓣紋樣。

 唐代鑑真第六次東渡(西元753年)攜帶的垂枝櫻插穗,經奈良藥師寺僧侶嫁接培育,形成日本最早的園藝品種「衣通姬」(指的是日本歷史上最早出現的櫻花)。日本正倉院文書也記載,這些枝條取自揚州大明寺的山櫻(Prunus jamasakura)母樹。

 以上史料也證明日本的櫻花起源於中國。

 在秦漢時期,宮廷皇族就已種植櫻花,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栽培歷史。

 漢唐時期,櫻花已普遍栽種在富人的私家花園中。

 至盛唐時期,從宮苑廊廡到民舍田間,已經隨處可見這種絢爛綻放的櫻花了。如此的歷史記載明確表明,櫻花在中國的出現時間遠早於日本,日本栽種櫻花的歷史比中國晚了一千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