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年代的伙食 /文:劉宏文

  • 2025-04-28
初中年代校慶莒拳表演

初中年代校慶莒拳表演

初中年代學生宿舍

初中年代學生宿舍

 欣逢介壽國中小五十周年校慶,承吳健忠校長邀約,讓我有機會寫一段文字,回憶六十年前,我在介壽國中的前身 – 馬祖初中,校園生活的片段;且容我以此作為獻禮,祝賀已轉型為國中小的初中母校,生日快樂,校運昌隆。

 民國55年9月1日,馬祖初中第十屆新生報到那天,來自南竿珠螺村的五個男生,在校園一角的教師宿舍旁邊,直挺挺一字排開,他們被罰站了。那天陽光強烈,新剃三分頭的五位少年,汗流浹背,靜默中帶幾許無奈,其中一個就是我。

 那天,我們跟著一群陌生同學,一會兒排隊繳交伙食費、書本費,一會兒查驗制服、盥洗用具。在冗長的介紹師長、校園環境與宣告食宿作息的各項規定之後,好不容易中午空檔,我們五人聚在後門 (現網球場上方)放風,等待下午的大掃除。可能那列陡峭台階,與我們村子軍人公墓的地景很像,也可能夏末的蟬鳴聒噪,讓我們想起國小上學必經的相思林道。有人提議玩「拍槍」,那是我們從小在公墓台階、在珠螺往馬港上學途中,經常嬉鬧的遊戲。歷經一個暑假的沉寂,大家重新聚首特別興奮,有人太過投入,居然潛到老師宿舍後的花圃裡,「砰!砰!」的喊聲,驚擾到某位組長的午睡。於是,我們五人就在往來同學投以異樣眼光的注目下,開始了竹篙坪的初中年代。

 記得我們那屆之前,馬祖初中每年只招一班約45名新生。在四鄉五島九所國小近四百名畢業生中,有的因家境困難,有的因個人志趣,能升讀初中的皆屬少數幸運兒;特別是女生,受傳統「別人的人」觀念的制約,許多人國小未畢業即加入生產行列,要麼在家挑水割柴,照顧弟妹;要麼到雜貨店、冰果室當店員,招睞生意,賺錢養家。

 承天啟運,我們那屆招收二班約九十名同學,離島以及南竿西區包括珠螺村在內的所有學生一律住校。學校發給每人一床棉被,被套印著「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捐贈」的藍色字樣,經過幾屆學長的寒暑更迭,有的已泛黃結塊,有的看似平整如新,卻隱隱有股騷味。男生分宿兩棟圓弧頂鋁皮房舍,女生住大禮堂樓上。有一陣子,女舍鬧賊,教官帶領男生組織守衛隊,每人一支童軍棍,煞有介事的在禮堂周圍輪班巡邏。幾個禮拜下來,不但啥也沒逮著,女生還因人影幢幢,不敢下樓上廁所。事關健康,自衛隊因此解散,一干人若有所失,在女生面前奮勇捉賊的英雄畫面也隨之幻滅。

 住校生六點半起床,兩兩合作,想方設法將棉被摺成豆腐塊形狀,隨後進教室早自習。七點半早餐。餐廳離伙房很近,入口一只木櫃,碗筷依桌次層層排列,有素淨家傳瓷碗、有購自五金行的印花鐵碗、還有一種部隊流出的帶耳鋁碗。十人一桌,負責打菜的同學已將饅頭裝盤擺妥,配菜千篇一律,不是油炒花生便是烏黢黢的醬菜。教官一聲「開動!」百餘人同時動筷,我只記得加鹼熬煮的稀飯,熱呼呼非常好喝。

 初中生正值發育,一粒饅頭二碗稀飯的早餐,哪裡經得起四節課的折騰。學校福利社很能掌握日常節奏,第二節下課,必然會有一批油餅及時送到,那塊炸的又酥又甜的千層餅,是那個年代男女學生共有的彩色記憶。本已拮据的零用錢(如果有),都讓油餅的香氣給吸走了。

 到了午餐時間,教官依例集合,三菜一湯已然就緒。最常吃的是麵筋、豆芽、胡蘿蔔與高麗菜,葷菜通常是小黃瓜炒肉,還有一盆剛從木桶撈起、點綴幾片菜葉、猶帶腐木氣味的清湯。不等第一碗飯扒完,菜盤已經見底。大家各自取出私菜,最常見的是豆腐乳、醃蘿蔔;東引同學最闊綽,他們掏出軍品豬肉罐頭,油滋滋調在米飯裡,我有幸分得一些,那應是平生所食最早也最香的肉燥飯。

 由於伙食公辦,每人月繳二百五十元的伙食費,自然衍生出二種職務:伙食委員與採買。伙委大概三、四人,由教官指派初三學長擔任,他們通常身材高大,喉結微突,唇邊薄薄一抹青黑的鬍髭,享有不住宿舍的特權。平日窩在廚房邊的小房間裡,規劃菜單,也負責採購煤炭、大米、麵粉、食油等大宗物質,經常公假不用上課。記得有一回,天候不佳,台馬交通停航月餘,廚房缺煤眼看就要斷炊,校長向防衛部求救,結果出動伙委到梅石軍中樂園借煤炭。回校後,少不得繪聲繪影,大肆喧染,著實讓充滿渴望的一群小公雞,羨慕好一陣子。

 採買由初二與初三同學輪流擔任,二人一組,黎明即起,山隴早市已是人聲鼎沸,外圍停滿大小軍車。只見兩個穿制服的男生,手持伙委商訂好的菜單,尋攤訂貨,商家會直接送到伙房。等一切搞定,最期盼的時光到了。那時有一潛規則,採買人員可從菜金中勻出零頭,美美吃一頓早點。清晨的館店,蒸氣氤氳,那碗熱騰騰的豆漿搭配剛炸出的油條,為「採買」二字的本義,增添許多那代人才能意會的內涵。

 日子如大海一般,平靜中不時激起美麗的浪花。初中年代的浪花,就在蔣公生日也是校慶那天,全體住校生戴船形帽、圍領巾、掛臂章、著長襪,盛裝出席餐會。當日,席設禮堂,伙食團餵養的一頭豬也宰了,菜色非常豐盛。司令官、縣長與島上的軍政要員幾乎都到了。美軍顧問團最有誠意,他們帶來一大箱前所未見的熱狗、麵包與芥末醬。宴席開始前,每人領一份,美國大兵還示範吃法。餐會結束,所有菜餚一掃而光,唯獨那根紅通通的熱狗,每桌都剩下一大半,特別是女生餐桌,幾乎分毫未動。若干年後,麥當勞進入台灣,大家才恍然大悟,這玩意咱們當年可是棄如敝屣啊!

 於今,各鄉各島普設國中,住校生淡出歷史,「伙食」二字也被「營養午餐」與「團膳」取代。近日老同學聚會,面對滿桌佳餚,有人脫口而出:「今旦伙食野好啊!」時光倒回初中年代,誰當過伙委、誰曾經採買、誰有去監廚,你一言我一句,紛紛提及福利社那塊油餅,那碗清晨街頭的豆漿,那盆清清如水、帶有腐木氣味的菜湯;其實大家心知肚明,真正懷念的,是那一段已然逝去的青春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