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風雨有時晴/文:陳玉姑

  • 2025-04-18

  那一年的寒假,從100多班超大型的臺中縣太平鄉太平國小「發配」同條路,騎車3分鐘距離、未及20間教室、走廊外是泥土地、教室後是荒草、沒圍牆、沒校門的「宜欣分校」。

 我們這十來個天兵同仁,捲袖互助,把荒野當寶地,很快就產生相濡以沫同舟共濟的使命感。

 人力見肘,我也從5年級的級任搖身一變為音樂科任,3到6年級的音樂課全包全管。課間20分的下課時間,自購的國樂西樂錄音帶,自然不藏私的擴音放送,給全校師生帶來載歌載舞的全然放鬆。

 宜欣分校出人意表的竟成了樂土一塊,羨煞留在本校百餘位老中青同事。

 那兩年半的音樂科任,也成了教書歲月美好的篇章。

 第3年,宜欣分校脫離母校懷抱獨立,正名為「宜欣國小」,首任校長也派任就位。

 也因我的「年輕耐用」,被卸科任轉派級任,讓頭凸髮疏不理音樂的陳老師接手所有音樂課程。

 心裡暗叫慘,像剛出爐的蛋糕,失手摔地般。

 受教於《東師》黃正萬老師的訓練,「節奏」與「音感」已是音樂科的兩大紀律,我拿這兩法寶引誘學生,再加當年國樂團梆笛、革胡所學陶冶,因此,在直笛教學上同聲相和。

 平素,基本功的磨建,朝會吹奏國歌升旗歌,對剛成立的鼓笛隊而言,易如反掌,讓陽春式的升旗典禮,有了儀式感,換來素珠主任的眉開眼笑。

 新校長一就任,有計劃的音樂訓練教學,就此嘎然而止。

既接級任,又兼行鼓笛隊的指導,雙十國慶遊行的旨令一下達,網羅學生敲敲打打,短短一、兩週的操練,《宜欣》鼓笛隊的鑼鼓也震響街頭巷尾。

 那日遊行結束回校,才巳時的10點,踩進校地,校長正要下地下室打桌球,見了我,神采煥發的笑說:「辛苦妳了!告訴學生,他們演奏得很好。」。

 過兩日,到校長室,呈報公文請校長蓋章,校長索性把章遞我,要我自己來。

順勢,提出訂雜誌一事,他只問一兩句,即說:「好,交給總務去辦。」。

 回辦公室,看我揮舞手中印章,總務林聲健老師,睜大眼,不可置信的嚷著:「還是女生有辦法。」。

 晨會時,校長又把樂隊誇了好一會兒。

 隔3週的朝會,高個兒的校長站在臨時性的小小司令臺上,對全校師生精神開講。

 話鋒一轉,說道:「我們現在為陳玉姑老師鼓掌,因為,陳玉姑老師經常在報章雜誌發表文章。」。

 阿彌陀佛!校長竟然來這招,是「讚揚」?還是「現醜」?

 這一校之長,開學至今不知「規正」了多少人了,蒙愛的,保護傘始終飄到我頭上,即使為了區區200元房租津貼的申報,而據理力爭得面紅耳赤,校長始終笑臉以對。

 12天過去的一日清晨7點,素珠主任來了催命電話:「5年級秩序差,沒事的話,早些到校。」。

 當然嘍!一大早,饅頭還未下肚,接到這種電話,除了緊張還有焦慮。

 誦完〈大悲咒〉〈十小咒〉〈楞嚴經〉〈虛空藏經〉,機車催油離開《興大》地盤的南門路59巷,左轉臺中路,見忠孝路右轉建成路,閃過塞車流,快速至太平鄉新平路2段的《宜欣國小》,也7點35分了。

 校長主任組長數位,早橫掃2樓,更杵在廊端5年3班我班的後門。

 我步履沉重心悸猛烈的上了樓梯邊間的4年3班、5年1班、5年2班廊道閃走,3個班級像除夕前的菜市場,吵得不可開交。

 我的心,更揪了,這下可慘,我的5年3班……要掀頂了!

 迎視了彼端站候的校長,不得不給個「盛開一朵」的笑容。

哪知,校長回「笑」得更「大」一朵,真真「嚇」一大跳。

 是雷雨前的豔陽天嗎?

 誠惶誠恐的擦身而過校長,大腳踩進後門,教室是針線掉地都聽得到的「靜悄悄」,每個小朋友專心的讀閱楊明凱小朋友父親送的課外書,是我走錯教室嗎?

 探頭外望,班級掛牌寫著「五年3班」,沒錯。

 退回教室,大大喘口氣,脫口而出:「謝謝你們呀!如此安靜,校長來查堂啊!」。

 莫非,這是蘇鳳林校長心血來潮,與主任、老師們玩的突擊檢查遊戲?真是搞得血壓飆高的虛驚一場。

 蘇鳳林校長,您,還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