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打破年齡的圍牆 建構全齡友善的共生家園

  • 2025-04-08

 馬祖地區人口結構高齡化及平均餘命延長,使得老人照顧需求相對增高,長期照顧人力也面臨極大需求。老人照護除了醫療經費的支出偏高外,人力和設置場所也需逐年增加,因此政府必須逐年提高預算編列。老人照護人力也應及早培育,相關部門應規劃或輔導相關人才從事老人照護工作,以因應未來更多人力需求。除了長照和外勞政策外,老人更需要的是一個好的生活所在。

 隨著醫療水準的進步及民眾對健康的日益重視,馬祖地區的鄉親平均壽命也逐漸增長,邁入高齡化社會。當代社會將人群機械切割為幼兒、青年、老年等標籤化群體,卻忘記了人類社區本該是生命共融的生態系統。打造全齡友善環境不是簡單的設施疊加,而是需要重新建構人與空間、代際之間的連結方式。而高齡友善環境的推動,馬祖但可透過專家學者的專業與經驗指導,協助打造出能因地制宜可執行的具體指標,成為國人稱羨的離島高齡友善新樂園。

 不同的地方,老年人的需求仍具有相同的特質,我們可以透過不同面向的議題探討,進而打造更加友善的生活空間。生活環境空間是支持高齡者達成活力安養目標之重要手段,進一步推而廣之,安全便利的無障礙環境也有利於孕婦、受傷、提重物等暫時性行動不便者,都有極大之幫助。何況,依據統計,人的一生約有3分之1時間是在行動不便的狀態,包括幼兒、生病意外及老年等,所以營造一個沒有障礙之生活環境,讓所有人無論其年齡、性別、身心機能等差異,都能享有安全、便利、友善之居住環境,是公部門與民間不能不努力的目標。

 對長者而言,並非只有溫飽、生活舒適足矣,如要令其共享健康與高齡友善環境,還需要於家庭、社區共同努力創造安心養老環境,用更貼心的方式使其感受到社會的接納,確實落實對銀髮族的照顧。目前,馬祖正全力發展觀光,除了遊憩場所是遊客必須接觸的空間外,到處林立的旅館民宿,更是友善建築的設計重點。其中,「無障礙客房」是旅館無障礙設計的重心,需讓行動不便者能安心居住,因此從安全的出入口及人車分道開始、馬路銜接騎樓、人行道維持通暢,到無障礙出入口設有明顯指標指引,無障礙客房、無障礙升降設備及公共空間之通道均應平緩無阻,都是必要的規劃設計。

 我國已正式邁進超高齡社會,即每5個人中就有1位高齡者,佔總人口20%。這意味著社會上行動不便者將越來越多。為了提高高齡者的外出意願、維持社交生活與自主能力,必須盡快設置友善行動不便者的設施和提供相關資訊。另外,在社區人力資源下,除本地志工外,應廣泛與周邊學校結合開發樂齡學習環境。在人力支援與活動豐富性下,需多引進一些社會企業責任同好者的加入,共同營造高齡友善環境的生活圈,讓高齡者能在地老化、在地安養及原居養老化,讓大家都能活到老、笑嗨嗨。由於國民生活水準提高,醫療衛生的進步,使得國民平均壽命逐漸延長,繼之,又有出生率與死亡率持續地降低,及社會和家庭組織功能變遷,人口老化、老人長期照護已成為必須謹慎面對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