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時節,此時也正是馬祖觀光旺季的開始,不管是櫻花還是豆梨甚至是油菜花,花卉觀光一直是很多國家或觀光區的重要資源。馬祖地小島散,綠化植栽本來就不容易,因此在推廣花卉觀光時更應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樹種和地點才能產生最大效果。為了配合遊客行程,各島可透過更多元的植栽美化來為遊程加分,過去大家一窩蜂的搶種櫻花,但並非每一處都能長的好,事前專業評估不可少,要把有限的綠美化資源發揮極致。
花卉觀光近年來成為旅遊產業的重要一環,它不僅能提升地方經濟,還能促進農業發展與強化環境保護的形象。在馬祖這幾年大家對花卉觀光並不熟悉,只有南竿的櫻花比較讓人印象深刻,其它鄉島這方面就比較欠缺。但即使是南竿,其櫻花的規模尚不足以成為吸引遊客專程搭機來馬賞花的條件,因此,我們除了應在既有的基礎上持續擴大南竿櫻花的規模外,也應在其它鄉島推廣不同的花卉或植栽,不一定要島島有櫻花,經由不同特色營造多元的賞花體驗。
花卉種植應考量當地氣候、土壤與生態條件,因此「適地適種」的原則在推廣花卉觀光時顯得尤為重要。我們以北竿山線主幹道為例,早年種了很多的桃樹,但長了幾年後就陸續凋萎,原因是路肩寬度不足,樹枝常常會影響行車而被修剪,樹木沒有可生長的空間。馬祖環境特殊,「適地適種」指的是根據特定地區的自然環境條件,如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等,選擇最適合的植物進行種植,才能達到最佳的生長效果,因為不同種類的花卉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各不相同。例如,鬱金香適合較冷的氣候,而向日葵則需要充足的陽光與乾燥的土壤,若違反「適地適種」的原則,可能會導致植栽生長不良,最終影響綠美化的持續。
因此選擇適合當地氣候、地形的花卉種類是成功推廣花卉觀光成功與否的關鍵,馬祖不是每個地方每個島都適合種櫻花,像台灣北部適合種植茶花、杜鵑、繡球花等耐濕涼花卉;台灣中部適合種植薰衣草、向日葵等陽光充足的花卉等。透過「適地適種」打造出具代表性的花卉觀光景點,馬祖也一樣,像是南竿的櫻花、東引的石蒜、北竿的豆梨、油菜花、莒光的洛神花等等,應從各種面向來評估最合適的品種,然後再投入資源進行推廣,最終在符合「數大便是美」的大原則下建立地方品牌,讓花花草草也能發揮吸引遊客的目標。
社論/發展島島有特色的花卉觀光
- 2025-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