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備份日(World Backup Day),提醒馬祖公私部門,要有資料備份的觀念,當發生硬碟損壞、系統中毒或是天然災害時,才有還原資料的機會,有備才能無患,做好資料備份管理,才能永續島嶼數位治理。
在數位時代,如果只有硬體、軟體,而無資料,很多事情根本無法處理與推動,現代數位公共服務離不開資料數據,因此資料是數位治理的基石,而備份是資料管理的基本功,各單位應該要落實資料備份,並且勤於備份相關工作。
意外和明天不知道哪一個先來,為防萬一,車子要有備胎,資料要有備份,重要資料應該要備存複本,避免發生資料丟失的情形。對於資料備份的作法,地區公私部門可參考資訊業界常提到的「321原則」,即至少備份3份、使用2種不同形式、其中1份備份要存放異地。
公部門「321原則」未能落實的原因,可能是經費不足,無法購置足夠的儲存空間;也可能是知識不足,對於各式儲存系統瞭解不多;但最常發生的原因不是經費或知識的侷限,而是公務人員心存僥倖,沒有資料備份的觀念和習慣,認為辦公室機房磁碟陣列已做RAID5、RAID6,資料不會丟失,要等到發生資料毀損災難時,無法災後復原,資料全部不見,只剩硬碟還在,才悔不當初。
另外,近年來雲端備份發展迅速,使用越來越廣泛,幾年前公部門還將雲端備份視為洪水猛獸,很多長官認為如果將機密性的公務機關資料放到雲端儲存,可能會被駭客竊取,或有被廠商私自瀏覽外洩的風險,但隨著加密分持備份技術的發展成熟,我國公部門已開始將資料上傳雲端備份,例如數位發展部將推動4年計畫,共投入13.4億元,將7個部會、18個關鍵民生系統的資料上雲,其中就包括勞健保、戶政、役政等資料。
馬祖面積不大,如果在各島島內進行異地備份,三十公里以外的異地標準根本達不到,仍有島內異地同時被毀壞的風險,而跨縣、跨島的備份成本又高,對馬祖而言雲端備份是一個可評估的選擇。
狡兔有三窟,聰明的人也應該資料備存三份,落實資料備份,就能有備無患。建構異質多元的馬祖數位韌性,除了要維護海纜等硬體設備,也要注意資料復原的議題,這樣才能更周全確保馬祖的數位韌性,讓島嶼數位公共服務不中斷。
社論/世界備份日 有備才能無患
- 2025-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