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戰地遺產仍是馬祖重要觀光資源

  • 2025-03-20

 因坑道內部崩塌而封閉多年的北竿北海坑道,經過地方各界多年努力爭取,近期終於要重啟開放,雖不能全段暢通,但坑道口的局部開放也為地方新增一景點。馬祖發展觀光至今約三十年時間,各島的軍事戰地遺址一直是重要的觀光資源,坑道、據點佔大宗,這些遺址在轉移管轄權後由地方政府或馬管處進行再利用規劃,可謂成果豐碩。閩東文化與戰地遺產是馬祖觀光兩大主軸,都具備可以大大發揮的獨特魅力,各島至今尚有可再利用的軍事遺址,應透過軍民協調廣為開發,展現活化的新契機。

 隨著馬祖戰地軍管時代結束,許多過去承載軍事功能的設施與戰地遺址逐漸失去其原有的戰略價值,但這些場域擁有豐富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意涵或是景觀上的優勢,若能適當規劃與再利用,不僅能保存歷史記憶,還能轉化為極具吸引力的觀光資源。盤點馬祖四鄉五島目前重要的景點幾乎有超過一半是與軍事或戰地有關,而各島也都各有不同的特色可以開發再利用。過去以設施參觀為主要方向,如今結合創生把軍事空間釋出做為青創基地更受歡迎,這樣的發展模式可為當地帶來經濟效益並促進產業發展。

 軍事遺址多與重要歷史事件相關,例如戰爭、防禦工事或軍事基地等,見證了不同時期的軍事戰略與歷史發展。透過修復與導覽,這些遺址能成為生動的歷史教材,使遊客能親身體驗並理解過去的戰爭背景與軍事技術。北竿的大澳山戰和館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爭取成立,也是全國唯一的一座戰爭和平紀念公園。在國外也有諸多類似戰地遺址開發為景點的案例,如法國的諾曼第登陸戰場遺址就以博物館與現場展示,讓遊客能夠深入了解二戰的歷史。

 馬祖歷經長達半世紀軍管,許多軍事設施具有特殊的建築風格,例如碉堡、地下隧道、要塞等,這類場域往往充滿神秘感,早年多列為管制區,如今隨著觀光產業發展,管制區逐步掀開神秘面紗,吸引遊客前往感受體驗。馬祖的「軍事觀光」至今尚停留在賞景階段,比較缺乏的是結合戶外探險與體驗活動,過去有人建議在大澳山戰爭公園成立漆彈場,提供模擬射擊、野外生存訓練等活動,增加旅遊的互動性與趣味性。已經開放的碉堡、坑道與軍事設施不僅是過去戰地的見證,更是珍貴的資產,透過適當的規劃與再利用,這些遺址能夠轉化為具觀光價值的景點。未來,透過政府與軍方的協調,以及民間創新的觀光發展策略,軍事遺址將繼續為馬祖帶來觀光的商機與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