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欸,你有沒有發現阿公最近怪怪的?」
「對啊,怎麼拿著電視遙控器說要打電話?」
家裡的長輩開始忘東忘西,是不是就代表得了失智症?其實,偶爾忘記鑰匙放哪裡,不代表腦袋出問題,但如果連「這鑰匙是做什麼的?」都不記得,那可能就要提高警覺了!
失智症是什麼?真的只是老化嗎?
失智症(Dementia)並不是「正常老化」的一部分,而是一種影響記憶、思考和行為的疾病。台灣失智症協會指出,65歲以上的長輩約有8%罹患失智症,80歲以上高齡罹患失智症比率則高達平均22%以上!因此,別再說「老糊塗」就算了,早點發現才能早點應對。
失智症的早期徵兆,你家長輩中了幾項?
有些人以為失智症就是「記憶變差」,但其實還有很多小細節,千萬別忽略:
1、健忘影響生活:不是忘記剛剛午餐吃什麼,而是連今天有沒有吃飯都搞不清楚。
2、 語言表達困難:說話卡頓、詞不達意,甚至叫不出家人名字。
3、 方向感變差:熟悉的路線變得陌生,甚至在自家社區裡迷路。
4、 判斷力下降:天氣冷得像冰箱,卻穿著短袖短褲出門遛狗。
5、 情緒與行為改變:變得易怒、焦慮,甚至懷疑家人偷錢。
如果發現長輩有以上幾個徵兆,建議就醫評估,例如做「簡易心智量表(MMSE)」或「鐘面測驗(Clock Drawing Test)」,專業醫師會提供更詳盡的診斷建議。
預防失智,日常生活怎麼做?
雖然目前沒有「特效藥」能完全預防失智症,但我們可以透過日常習慣來延緩腦部退化,簡單記住「333原則」就對了!
3種飲食:
地中海飲食:少紅肉、多蔬果、堅果、魚類,讓大腦保持活力!
少糖少鹽少加工:研究顯示,過多糖分可能與阿茲海默症有關。
多喝水:腦袋不缺水,思路更清晰。
3種運動:
有氧運動(快走、游泳):促進血液循環,腦袋更靈活。
肌力訓練(舉啞鈴、深蹲):強壯身體,也保護大腦。
手腦並用(拼圖、書法):讓大腦「動起來」,延緩退化。
3種社交活動:
聊天聚會:與親友保持聯繫,減少孤獨感。
參與社區活動:志工、唱歌、跳舞,讓生活更充實。
學新技能:學樂器、學語言,讓腦袋「永遠在線」。
陪伴失智長輩,家屬怎麼做?政府資源來幫忙!
當家人確診失智症後,照顧者的壓力也不小。這裡有幾個照顧黃金守則及政府提供的長照資源可以成為最佳後盾,幫助家屬與長輩都能更舒適地面對這段旅程:
保持耐心:不要因為長輩反覆問問題而生氣,可以轉移話題或用視覺提示(如照片)。
簡單明瞭:與長輩溝通時,避免複雜句子,直接說重點,例如:「我們去吃飯」比「你要不要現在吃飯還是等等再吃?」更容易理解。
建立安全環境:避免家中有尖銳物品、樓梯裝扶手,讓長輩活動更安全。
善用在地長照資源:
失智症共同照護中心:由醫療院所設立,提供診斷評估、醫療照護、家屬諮詢等服務,讓確診後的照顧更有方向,有需要可以前往連江縣立醫院(0836-23995分機1309楊個管師)尋求協助。
失智友善社區(失智據點):各地設有失智關懷據點,舉辦認知促進活動、支持團體,讓長輩動腦、動手、動起來!在本縣就設有1處失智關懷據點(牛津學堂0836-23223),提供本縣失智長輩照顧唷!
長照2.0服務:可撥打長照專線1966申請日照中心、居家照顧、喘息服務、就醫交通接送等服務,讓長輩能得到多元的照顧,減輕家庭照顧壓力,讓家屬也有時間休息調適。
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各縣市設有家庭照顧者支持據點,提供照顧技巧指導與課程、心理支持與諮商、紓壓活動等,讓照顧者不再單打獨鬥,本縣由連江縣衛生局辦理(0836-22095分機8838鄭護理師)。
想知道更多詳細資訊?可撥打1966長照專線,或至地方政府的失智症資源網查詢附近的服務據點!
結語:面對失智症,讓我們一起成為長輩的記憶守護者!
失智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選擇忽視它。早期發現、正確照顧,長輩的生活品質可以大大提升!記住,這不只是長輩的人生挑戰,也是我們一起面對的旅程。
不論是家人還是朋友,當你發現身邊的人開始「忘東忘西」,請給他們更多的關心與陪伴,因為有愛的記憶,才是最珍貴的。
參考資料:
失智症照護服務資訊(衛福部):https://www.mohw.gov.tw/
台灣失智症協會(TADA):http://www.ta-da2002.org.tw/
1966長照專線(長照2.0官方資訊):https://1966.gov.tw/
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 "Alzheimer」s Disease and Related Dementias"(https://www.nia.nih.gov/
健康話題/從預防到陪伴-失智症早期發現與照護全攻略
- 2025-03-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