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適地適種 守護每一棵小樹長大茁壯

  • 2025-03-16

     進入三月,氣溫逐漸回暖,正是最適合植樹造林的季節。今年植樹節,縣長王忠銘率縣府團隊,與協辦單位台電公司、馬防部共同在仁愛147社區周邊道路種下櫻花、茶花,為新社區增添綠意。在氣候劇變的時代,每一片搖曳的樹葉都是地球的生存信號。生活在馬祖這塊土地上的人,除了體認到植樹節的意義所在外,更要體認到植樹造林是永續的工作,不要讓每年的植樹活動只是淪為行禮如儀的應景活動而已。

    早年的馬祖童山濯濯,土壤貧瘠,多裸露地,童山濯濯是馬祖早期給人最大的印象,及至1956年進入戰地政務時期,國軍大量進駐,為了遮蔭、掩蔽與水土保持才開始進行植樹造林,目前所見的相思樹、苦楝、黑松等人工林,就是這一時期的努力成果。但是,因為島嶼面積小,無高山阻擋,加上秋末至冬季,東北季風冷而強勁,當時的植樹造林工作卻是加倍艱難。

    經過地區軍民同心協力,歷經千辛萬苦,克服無數困難,大量培植花草樹木,方造就今日遍地蒼翠盎然的嶄新風貌。馬祖也從昔日煙硝味濃厚的軍事堡壘,迅速蛻變為觀光遊憩的海上公園,對戮力開放觀光產業的馬祖來說,更是要努力營造自然美麗的綠色生活環境,體認到植樹造林是永續的工作,為地球多種一棵樹,就是對地球暖化問題盡一份心力。

    植樹節是一個旨在提高人們對樹木和環境保護意識的特殊日子,這一天的主要目的是鼓勵民眾參與植樹活動,促進生態平衡,對抗全球變暖,並改善生活環境。植樹節的意義不僅在於植樹本身,更在於推廣可持續發展和環保理念,讓更多的人認識到樹木對生態系統的重要性。

    樹木是地球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們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為人類和動植物提供了生存所需的空氣。此外,樹木還能改善土壤質量,減少水土流失,防止洪水,並為許多動物提供棲息地。因此,植樹活動對於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許多地方的森林資源遭到破壞,綠地面積逐漸減少,這對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植樹節的舉辦,正是希望喚起人們對這一問題的重視,鼓勵大家行動起來,為恢復和保護自然環境貢獻力量。這不僅是對當前環境問題的回應,也是對未來子孫後代的責任。

    在提倡鼓勵植樹護地球的同時,不能忽略了護樹的重要性。樹種得多,如果沒有好好照顧、好好保護也枉然,種樹也要育樹還要護樹,才能有效果。植樹規劃、植栽復育得宜,可以創造另類觀光生機和提升生活美學環境。植樹之後的後續養護工作、維護意識不可少,才能成就綠資產永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