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銀髮健身動一動 肌力鍛鍊不可少

  • 2025-03-12

 越老越需要動,成年人30歲以後就會開始有肌肉退化的現象,倘沒有運動習慣,肌力每年減少2-4%,退化速度也會隨著年齡增大加速,而因為肌力減弱也讓跌倒成為老人最常發生的意外,根據美國的統計,跌倒是65歲以上老人意外死亡的主因,在台灣則是第二大死因,因此適當運動、鍛鍊肌力,是長者自我保護重要的一環。

 根據衛生福利部110年死因統計顯示,跌倒是65歲以上長者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的第2位,而造成跌倒的危險因子包括身心功能下降、疾病、多種藥物同時服用、不安全的環境,以及穿戴或使用不適合的鞋子或輔具等,而根據國健署的訪問調查中,三千二百八十位老人中,自述曾經跌到的就有近五百人,也就是說每六位老人,就有一位在一年內有跌倒經驗。

 隨著年齡增長,肌肉會開始慢慢流失,三、四十歲時大多無症狀,四十歲到六十歲則會開始經常覺得腰酸背痛,或稍微動一下就肌肉拉傷,無法負荷年輕時可以勝任的工作,當然到了更年長時,就會覺得沒有力氣、活力變差、走路速度很慢、爬梯吃力等,其實可能就是肌少症上身。

 簡單的居家檢查,就是起身行走測試(Get up and go test)的評估方法,在地上標示三公尺的距離,先放置無扶手椅子,請個案坐在椅子上,計算從他站起來,行走到三公尺標示處,再轉身走回來,並坐回椅子上所需的總時間。一般而言能在10秒內完成這一系列動作的老年人,其行動力屬於正常的範圍;較衰弱的老年人中,11秒到20秒內完成算是可以接受;若是超過20秒才能完成,代表行動力減退有較高的跌倒風險。

 肌少症是一種以肌肉質量減少與肌肉功能下降為表現的綜合症狀,研究指出,因年齡增長而流失肌肉量所造成的肌少症,是影響老年族群失能的主要原因,甚至會增加死亡的風險。由此可知,肌肉會伴隨老化逐漸流失,50歲之後流失速度會加快,而且年紀越大,衰退越快,在現今民眾普遍長壽的社會下,肌少症勢必成為影響老年人生活品質的重要因素。

 任何運動都可減緩肌肉的退化,其中又以阻抗訓練(重量訓練)最為有效,建議每週做一至二次。阻抗訓練應包括大肌肉群及核心肌肉群,前者可以利用健身器材、彈力繩、握力球、保特瓶、自身體重等進行訓練;核心肌肉群則建議作核心運動,如蹲馬步,橋式等。

 銀髮健身俱樂部已經在各縣市政府推動,南竿健身俱樂部也剛完成二個月一階段的課程,專業老師帶領眾人安全的運動,即便課程結束也應該持續運動,青春雖然回不來,但肌肉回得來。除了正確、規律且安全的運動外,再搭配健康又均衡的飲食,開朗的與人互動,強化與社會參與度,運動好處多多,鼓勵及陪伴家中長者持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