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汰舊換新 中央地方合作加快購建新船速度

  • 2025-02-25

 交通部航港局副局長劉志鴻、北部航務中心主任何文智日前到馬祖訪視港埠及航運建設發展,並與縣長王忠銘就建造新船計畫進行討論。隨著旅遊業和經濟活動的增長,馬祖與台灣本島之間的旅客和貨物運輸需求不斷增加,同時考量臺馬之星船齡已屆10年,且故障率高,若能再規劃建造一艘新客貨輪,搭配現在的新臺馬輪,不但可以提高運輸能力,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同時減少現有船隻因為運輸能力不足而造成的壓力。

 臺馬之星是「國艦國造」下的產物,自投入馬祖航線以來故障頻繁,且其貨艙空間設計也不符合實際需求,歷經10年階段性任務之後,隨著船隻的更加老化,維修保養的成本和頻率也會隨之增加,導致運營效率下降。建造新船可以確保船隻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減少故障風險,提升乘客的乘坐體驗。

 新建的一艘船不僅可以服務馬祖與台灣本島之間的海運需求,還可以支援台灣本島的海運。去年4月與7月,花蓮受到地震及受凱米颱風影響,鐵公路運輸受創,交通部航港局緊急調度新臺馬輪前往支援疏運。因此,規劃再購建一艘8000噸客貨兩用新船,除了滿足台灣本島與馬祖之間的海運需求,亦能提升台灣海運量能,提供更多的運輸選擇,強化台灣海運網絡的韌性。

 雖然建造新船需要一定的投資,但從長遠來看,這是一項具備經濟效益的決策。新船的運營效率高、維護成本低,能夠在運輸需求增長的情況下保持穩定的運行,為地區帶來持續的經濟收益。同時,新船的現代化設計可以吸引更多的旅客,增強地區的旅遊吸引力。

 新的現代化船隻設施齊全、乘坐舒適,將吸引更多的遊客選擇乘船造訪馬祖。隨著旅客數量的增加,進一步帶動當地旅宿、餐飲、零售等相關產業的收入增長。新穎舒適的客輪不但可以為馬祖和台灣本島之間的旅遊業注入新的活力,促進旅遊業的蓬勃發展,並帶來多方面的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

 位於台灣東部的花蓮,因地處地震活躍區域,偶爾會發生顯著地震,可能導致當地陸路交通(如蘇花公路、鐵路)暫時中斷。在這種情況下,海運常被視為替代運輸方案,以維持基本民生物資運輸和人員往來。馬祖若能再擁有一艘與新臺馬輪同等級,或噸數、性能等條件更先進的新船,未來在調度上也不會對馬祖海運交通造成太大衝擊,船舶調度的可行性也會更加靈活有效率,在緊急情況下能發揮關鍵作用。

 總結來說,建造一艘新的客貨輪不僅能夠解決現有船隻老化和故障率高的問題,還可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運輸需求,提升海運效率,帶來長期經濟效益,並且有助於環境保護。趕快購建新船,這絕對是一項符合馬祖地區長遠發展利益的必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