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完元宵節就要迎接春天的到來,在這萬物復甦的時候也是一年之中最適合植栽的季節。日前縣府主管會報中縣長提及可善用馬祖櫻花以及風燈串連成觀光吸引力,的確,賞櫻花在全台各縣市都是最受歡迎的行程,馬祖若要讓賞櫻成為初春觀光的號召,那必須持續推廣植栽美化工作,一定要形成規模和特色才能成為觀光資源。目前各島僅南竿櫻花較具規模,其它鄉島不見得要走櫻花路線,但不論是那一種美化植栽,沒有規模就沒有看頭,今年的植樹節可以嘗試集中經費、集中區域來推動,成效將較顯著。
全台各地瘋櫻花已是不爭事實,直至目前這股熱潮仍未散退,因此各縣市只要能種的都以櫻花為主題,然後再搭配其它項目就能成為觀光資源,一般多以櫻花與燈會相串連,因為櫻花盛開的季節正好是農曆正月元宵。櫻花與燈會如何串連結合才能形成特色?地方政府受限於整體活動經費,在元宵燈會上無法一次投入上千萬元製作大型燈籠,但可以運用全台唯一特色的風燈來做文章,馬祖傳統的風燈造型有別於其它地區的燈籠,不管是燈籠還是燈牆,只有到馬祖才能看到風燈,這就是觀光的特殊性和吸引力。
地方發展觀光絕對不能光靠少數資源來支撐,開發多元觀光資源是未來政府積極的目標,也就是四季馬祖應有不同主題與風情,觀光人潮雖有淡旺季之分,但不至於在淡季停擺。冬天和初春是馬祖觀光人流最少的季節,此時唯一可推的是一年一度的閩東文化元宵擺暝活動,若能再與賞櫻結合,就能豐富整個遊程。馬祖因地形與聚落型態與其它區域不同,同樣是櫻花,但給人的感受是不同的,我們應善用自身的環境特殊性來營造令人耳目一新的賞櫻環境。
馬祖早年因實施戰地軍管,當年各島廣種相思樹和木麻黃,可能有戰備需求上的考量,近年來隨著觀光發展轉型,各島要求換林的聲浪越來越高,希望透過換林來營造不同的馬祖風情。但要全區換林是一項超級大工程,以現況來說是不可能落實的,然而各島擇區推動換林植栽是可行的。換林不一定要種櫻花,可以考慮四鄉不同特色。例如,在日本京都的嵐山櫻花隧道,以及秋季時的楓紅,在臺灣阿里山的櫻花季、合歡山的杜鵑花季、苗栗桐花季等,同樣都是仰賴植樹美化所營造的觀光盛事。
植樹美化作為一種重要的環境改善手段,不僅能提升觀光地區的自然景觀,更能在生態保育、氣候調節、文化傳承等多個層面,為觀光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與價值。一年一度的植樹節即到來,要種什麼樹?種在那裡?要種多少?不論是縣府還是各鄉,都應從觀光角度出發審慎評估因應。
社論/植樹種花豐富觀光資源
- 202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