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用運動來打造健康人生

  • 2025-02-06

 近日藝人大S因流感猝死的意外震驚各界,各縣市甚至因此掀起搶打疫苗的風潮,而有關健康的議題再度成為談話性節目的熱門主題。縣府114年第3次主管週報聽取衛生局「2025健康促進新措施」簡報,強調健康管理從個人到政府都應有更積極的作為,顯示健康是目前各界最為關心的議題。科學研究指出規律的運動有助於健康促進,不論是政府還是民間應從設施到風氣一起下手,透過優化各項運動場地設備及個人積極的健康管理來落實預防疾病的目標。

 衛生局「2025健康促進新措施」指出,21世紀是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的世紀,現在醫療尤其重視預防醫學,因為研究顯示預防醫學做的好,可為後端醫療節省大量的資源。健康促進無疑是當下各界都重視的課題,近年來政府也在不斷的宣導與鼓勵民眾從養成運動習慣來落實健康管理,從提升自體免疫力來達到預防疾病的目標。

 建立運動習慣,實踐自主健康管理,是現代人追求身心健康的關鍵,運動不單只是為了追求體態美,更是為了維護身心健康。科學家與醫學界透過長期研究得知,規律運動能提升心肺功能,強化肌肉力量,促進新陳代謝,進而降低慢性疾病風險,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透過適度的運動,可以有效降低血壓、血脂,並提升身體的抵抗力。現代人因為生活飲食習慣及工作壓力等容易產生所謂的新四高體質,而這些大多可透過良好的運動習慣加以預防甚至是逆轉。另研究指出,一般會規律運動的族群多半會在意自己的飲食,因此運動一旦與健康劃上等號時,就會讓身體進入良性循環。

 然而,養成運動習慣並非一蹴可幾,需要循序漸進的策略。一般人多半無法堅持到底,因此設定明確的目標至關重要,目標設定需考量個人身體狀況、時間安排以及興趣喜好。初學者可以從每日30分鐘的散步開始,逐步增加運動強度與時間;對於忙碌的上班族,則可以利用工作間隙進行簡單的伸展運動或短時間快走等。很多人會拿沒有時間為藉口而忽略運動習慣,但重視運動的人總能在忙碌的生活中為自己找一點空檔時間,也就是現在運動零食的新觀念,有機會就動一動。

 要活就要動,這裡指的不僅只是勞動,規律的運動更重要,除了運動習慣外,也需要關注飲食、睡眠、壓力管理等多面向,透過適度的運動來達到健康的目標是最經濟實惠的策略。新的一年開始,期盼大家都能為自己及家人朋友的健康多一點關注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