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是由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引起的疾病,為傳染力很強的病毒性疾病,在我國目前被列為「第二類傳染病」,主要經由空氣、飛沫傳播而感染,不曾得過麻疹或未接種麻疹疫苗的人,都有可能感染,但得過麻疹者即具有終身免疫力。
麻疹好發於冬春之季,麻疹潛伏期為10至12天,被傳染之後不會馬上發病,而是在出疹的前後4天才有傳染力,受感染的人初時會發燒、咳嗽、流鼻水、眼紅及口腔內出現白點。麻疹依症狀可分為前驅症狀、出疹期與恢復期:
1、前驅症狀:包括發燒、鼻炎、結膜炎、咳嗽等症狀;經過3至4天後,口腔內會有不規則的紅斑,也就是柯氏斑點(Kop-lik spots)。
2、出疹期:柯氏斑點出現後就會繼續發燒,1至2天後耳後會出現典型的斑丘疹,接著擴散至整個臉面、軀幹和四肢;約3至4天的時間皮疹會覆蓋全身。
3、恢復期:體溫下降症狀減輕,皮疹開始消退,不過可能會有會鱗屑性脫皮及留下褐色沉著。
麻疹會傳染且傳染力極強,一般來說,麻疹出疹前後4天內都具有傳染力;如果沒有出疹,則從發燒前1天到退燒後3天為可傳染期。在麻疹的可傳染期,若與患者待在封閉空間,無論時間長短都可能被傳染,因此可傳染期間接觸者的追蹤極為重要。在未施打疫苗之前,每1例感染病例能傳播給周圍的其他20個人,且超過99%的人都會被感染。
麻疹的高危險族群,包括嬰兒、營養不良、白血病、癌症及免疫缺損的兒童與大人,這些患者容易產生併發症,包括中耳炎、肺炎與腦炎,致死率約5至10%,須特別小心。目前並無特定專一治療麻疹的抗病毒藥物,主要為支持性療法,例如輸液、退燒與補充水分等,以及避免併發症的產生。對於免疫力不足與嚴重感染的病人,可考慮抗病毒藥物,如利巴韋林(Ribavirin),或採取干擾素治療。
目前最有效預防麻疹的方法為接種疫苗。其中,「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 」(Measles, Mumps and Rubella,MMR)是用來預防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的活性減毒疫苗,其預防效果平均可達95%以上,並獲長期免疫。
要注意的是,注射疫苗需要抗體生成時間,建議應於2週前接種;目前政府公費提供「出生滿12個月」及「滿5歲至入國小前」各接種一劑MMR疫苗,請家長按時帶幼兒前往衛生所接種,才能有效預防麻疹。
除了接種疫苗外,還有其他一些方法可以幫助減少麻疹的傳播,包括保持良好個人衛生,如:勤洗手和戴口罩、避免與麻疹患者接觸,在出現症狀時立即尋求醫療幫助。
出國玩要小心!如有計畫前往有麻疹疫情地區,建議至醫院「旅遊醫學門診」由醫師評估是否需接種MMR疫苗,回國後如出現疑似麻疹症狀,應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及暴露史。若已被衛生單位通知是麻疹病例的接觸者,應確實實施自主健康管理,才不會擴大麻疹的傳播。
文字資料來源:連江縣衛生局
圖片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屬
健康話題/惹上「麻」煩?別讓「麻」煩來找你!
- 2025-0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