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晚報訊】前段時間,福州市公佈了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其中,閩清縣的《陳暘傳說》成功入選,為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傳承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作為禮樂文化的重要發源地,閩清縣近年來透過一系列創新舉措,將禮樂文化發揚光大,不僅豐富了當地的文化內涵,也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從一本書到一個舞台《樂書》演繹千年禮樂
閩清,古稱『梅邑』,是一座有著1100多年建縣歷史的古城。這裡孕育了豐富的禮樂文化,成為這座古城的文化靈魂。
北宋年間,閩清縣宣政裡漈上(今雲龍鄉際上村)出了一位傑出的音樂家陳暘,他與胞兄陳祥道分別撰寫了《樂書》和《禮書》,這兩部著作被譽為中國迄今保存最完整的禮樂文化文獻之一,代表了我國古代南方禮樂文化的兩座高峰,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陳暘的《樂書》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上第一部音樂百科全書,全書共200卷,分為「訓義」和「樂圖論」兩部分,內容涵蓋雅樂、俗樂、胡樂及樂器,並附有540幅插圖,保存了極為難得的古代音樂資料。因在音樂學領域的卓越貢獻,陳暘被後人尊稱為「樂聖」。
《禮書》和《樂書》在清乾隆年間被收入欽定《四庫全書》,亦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這也是至今可查福建史上僅有兩本被收錄《四庫全書》的書。
為傳承及弘揚「二陳」禮樂文化,閩清縣陳祥道、陳暘文化研究會近年來收集、整理了有關陳暘的民間故事,彙編成《陳暘傳說》,並以民間文學類別申報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陳暘傳說》成功入選市級非遺,不僅為閩清禮樂文化增添了新的光彩,也為禮樂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舞台。
近年來,閩清縣舉辦了紀念陳暘誕辰950週年暨禮樂文化週活動、「二陳禮樂文化」徵詩等活動,促成閩劇《樂聖陳暘》的成功創作,並在2021年第八屆福建藝術節獲得多項大獎。此外,閩清縣還成立了閩清縣映山紅藝術團,編排禮樂歌舞節目進行表演,讓禮樂文化在舞台上綻放新的光彩。
如今,在閩清這片古老的土地上,陳暘的《樂書》早已不只是一部學術著作,它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符號、一種精神力量。閩清縣每年的節慶活動,都是對禮樂文化的一次次盛大致敬。
閩清禮樂文化濃厚氛圍瀰漫城鄉。閩清縣體育中心經常舉辦與禮樂文化相關的活動。在街頭巷尾,在休閒娛樂公共場所,在公園裡,在古厝裡,村民們自發性地組織各種村唱村樂活動,用古老的樂器演奏著悠揚的旋律,共同奏響了一曲曲動人的樂章。在心上蓮,村民們透過村唱活動,傳遞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禮樂文化的熱愛。在 東鎮等地,鄉村網路歌手透過大聯唱平台,將禮樂之聲傳播到更廣闊的空間。
這種全民參與的氛圍,進一步推動了禮樂文化在閩清的發展,激發了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情與傳承意識,也讓禮樂文化在閩清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代代相傳。
從一部影片到一份傳承禮樂傳播插上現代翅膀
在閩清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陳暘的動人故事。這些民間傳說故事,如「陳賢良與皇帝辯寶」「賢良陂」「陳賢良拜石得泉」「陳晉之讀書法」等,透過口耳相傳,代代傳承,成為閩清民間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陳暘傳說》以影片的形式呈現,將陳暘的生平事蹟、學術成就以及民間傳說生動地展現在觀眾面前。這部影片不僅讓人們更了解了陳暘這位偉大的音樂理論家,也讓禮樂文化在閩清人民心中紮下了更深的根。
在數位時代,新媒體成為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閩清縣充分利用新媒體平台,將禮樂文化與現代科技結合,讓古老的文化煥發新的生機。
近年來,閩清縣透過拍攝禮樂文化宣傳片、製作禮樂文化短片等方式,將禮樂文化以更直觀、更生動的方式呈現給大眾。這些影片和文章不僅介紹了「二陳」禮樂文化的歷史淵源、主要內容和重要地位,還展示了閩清縣在傳承和發展禮樂文化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其中,一部名為《禮樂閩清》的MV在各大影片網站和社群媒體上廣泛傳播,受到了廣大網友的關注和好評。這部宣傳影片透過精美的畫面、生動的解說和悠揚的音樂,將閩清禮樂文化的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同時,閩清縣也利用直播平台進行禮樂文化講座、禮樂文化體驗活動等,讓大眾更深入了解禮樂文化,感受其獨特的魅力。
除了新媒體傳播外,閩清縣還積極推動禮樂文化進校園、進社區,舉辦各種以禮樂文化為主題的活動,如『禮樂閩清·梅好向網』網絡文化節、「禮樂閩清唱響梅邑」影音徵集大賽、禮樂文化講座、禮樂文化展覽等,讓禮樂文化更貼近群眾生活,深入人心。透過這些活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意並參與禮樂文化的傳承中來,為閩清禮樂文化的繁榮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從一座館到一個產業禮樂文化協助經濟發展
在傳承與發展禮樂文化的過程中,閩清縣不僅注重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也積極將文化與經濟結合,探索禮樂文化產業發展之路。
陳祥道、陳暘紀念堂是閩清縣傳承和弘揚禮樂文化的重要場所。這座紀念堂位於梅鎮南山麓,主樓是一座四層建築,威嚴肅穆。紀念館內,陳祥道、陳暘的塑像立於大廳正中,彰顯博大精深的中華禮樂文化精神。這裡不僅展示了陳祥道、陳暘的生平事蹟和學術成就,也收藏了許多與禮樂文化相關的文物和資料。近年來,閩清縣對紀念堂進行了升級改造,完善了基礎設施和展示內容,使其成為集愛國主義教育、文化傳承、文化交流、學術研究、研學培訓、旅遊觀光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場所。
同時,閩清縣大力發展禮樂文化事業產業,依托禮樂文化資源,近年來實施了禮樂文化「八個一」工程,出版了《陳祥道、陳暘與中華禮樂文化》書籍,編撰了長篇小說《樂聖陳暘》等。這些舉措不僅提升了閩清禮樂文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也為禮樂文化事業產業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閩清縣也積極推動禮樂文化與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形成多元化的產業鏈條,如將禮樂文化元素融入陶瓷等傳統工藝品中,提升這些工藝品的文化內涵和附加價值。
此外,閩清縣也探索打造「禮樂文化、+鄉村振興、旅遊」產業發展模式,極力把音樂產業這一產業鍊長、關聯產業多、拉動動作用強、市場潛力大的新業態做大做強,培塑了「禮樂聖地‧中國閩清」「樂聖陳暘」「禮樂閩清·樂聖故裡」等文化IP品牌,「樂聖故裡·中國村樂」「禮樂閩清·村村天籟」系列活動常態化開展,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旅遊觀光,提升了閩清縣的文化軟實力和品牌影響力。
作為閩清特有的文化名片,禮樂文化不僅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更將成為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今後,閩清縣將繼續深入挖掘禮樂文化的內涵和價值,深化『禮樂閩清』『樂聖故裡』等品牌建設,大力推動禮樂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樂聖文化大IP轉化為產業優勢,帶動閩清農工商文旅融合發展,為鄉村振興和文化事業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助力閩清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禮樂文化高地。
閩清禮樂文化綻放新光彩
- 2024-12-31

市民到訪陳祥道、陳暘紀念堂。

陳暘撰寫的《樂書》。

閩清際上村內梅邑陳氏祖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