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命我做主
您或許無法選擇何時抵達人生旅程的終點,但在那一天的到來前,您擁有自行選擇接受或拒絕醫療的權利,預先規劃自己的醫療照護,事先做出醫療決定,達到尊嚴善終的目標。
「根據病主法」規定,民眾若年滿20歲,且具有完全行為能力,都有權利簽署一份名為「預立醫療決定(AD)」的正式文件,一旦發生《病主法》中所規定的:臨床末期症狀、不可逆轉的昏迷、永久植物人、極重度失智、或是其他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重症等五種臨床特定條件下,仍可確保尊嚴善終。
把機會優先留給最愛的親人
依據「人體器官移植分配及管理辦法」,器官捐贈者的配偶或三親等內血親,若正等待器官移植,將可優先獲得器官移植的機會,為自己及家人做出最有價值的選擇,讓生命得以延續,愛永不缺席!
小麥熊的心願故事
幾個月以前,小麥熊因為感冒遲遲不好,引發嚴重的心肌炎住院,醫生說他的心臟隨時會停止跳動,必須等待移植。
「怎麼會這麼嚴重!移植心臟 ……這要等多久?這心臟又不是隨時都有!」爸爸著急的說。
「你們有親人曾經捐贈過器官嗎?」醫生問。
「捐贈器官 ……啊!」小麥熊的媽媽忽然想到了什麼。
原來,小麥熊的叔叔幾年前出車禍過世,把器官捐了出來。因為叔叔的關係,小麥熊等待心臟的順序提前了。
沒多久,小麥熊就接受了換心手術,手術非常成功。
小麥熊摸著自己噗通、噗通跳的心臟,感受強而有力的跳動,他的內心充滿了感謝。謝謝叔叔把器官捐給有需要的人,也謝謝把心臟捐給他的好心人。
小麥熊想要知道是誰把心臟捐給他,他要好好的抱抱他的家人。
「可能沒有辦法知道? ……」醫生拍拍小麥熊。但是小麥熊真的很想要好好的表達自己的感謝啊!
「表達感謝的方法很多,醫生說:「你也可以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把愛傳出去。」小麥熊點點頭,他跟爸爸、媽媽商量後,一起簽了器官捐贈同意書。
小麥熊希望讓更多人加入,一起用愛心接力,讓生命延續!
Q & A
1、如果未來過世捐出器官,家人是否可優先獲得移植?
如果捐贈當下有與捐贈者五親等以內之血親、姻親或配偶在等候器官,可以優先獲得移植。如果已捐贈完成,萬一日後有三親等以內之血親或配偶需要器官移植,也可優先獲得其他大愛捐贈者捐出之器官。
2、哪些器官、組織可以捐贈?
依據人體器官移植條例施行細則規定,移植的器官類目包括:心 臟、肝臟、腎臟、肺臟、胰臟、小腸、骨骼、眼角膜及其他經中 央衛生主管機關指定之類目。
3、為何腦死病人可成為器官捐贈者 ?
腦死即腦幹死,腦幹功能不可逆的完全喪失。腦幹俗稱生命中 樞,就像一棵樹的樹根壞死。人的腦幹一旦壞死失去功能,即無 法維持基本的呼吸、心跳、血壓等生命徵象,即使使用呼吸器、 葉克膜、各種藥物及加護病房設備,用最先進的醫療技術,腦死 病人的軀體仍然無法長期運用醫療技術維持生命徵象,因此在醫 學倫理上,才同意腦死病人可作為器官捐贈者。
4、我可否指定自己過世之後器官捐贈的對象 ?
一般來說,每個捐贈出來的器官皆是經由衛生福利部設立之「器 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以公平、公正的平台進行分配,不能任意 指定,但若五等親以內的血親、姻親及配偶需要器官移植,且已 在登錄中心登錄系統登錄等候器官,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後, 可指定捐贈,優先獲得器官。
5、器官捐贈者家屬能知道捐贈後的器官及組織的使用狀況嗎?
器官捐贈者家屬可以透過醫院的移植小組或社工師,了解受贈者 受贈後的健康情形。登錄中心及移植醫院也會代為轉交受贈者匿 名的感謝卡及書信;在台灣及許多歐美國家,為保障個人隱私及 避免不必要的困擾,不會安排捐贈者家屬及受贈者認識見面。
6、在台灣,民眾可以用哪些方式表達對器官捐贈的支持與認同 ?
器官捐贈意願健保 IC 卡加註、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 、 遺囑 、 和朋友分享器捐卡 、 幫忙傳播器官捐贈宣導廣告、新聞 、擔任器官捐贈宣導志工
7、器官捐贈有哪些種類?
活體器官捐贈:病人因疾病導致肝臟或腎臟功能衰竭,經醫師評估病人適合進行器官移植以恢復健康,且其五等親的親屬中有身體健康並經醫院進行心理、社會及醫學評估,認為適合捐贈且簽署捐贈意願者,方能進行腎臟或部分肝臟活體器官捐贈手術。
屍體器官捐贈:必須在器官捐贈者經其診治醫師判定病人死亡後為之前述死亡以腦死判定者,應依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規定之判定程序為之。
8、若有 B 型肝炎,將來可以進行器官捐贈嗎?
可以的,許多等候移植者亦有 B 型肝炎或是 C 型肝炎,只要器官功能良好,有 B、C 肝炎的捐贈者還是可以捐贈器官給有 B、C肝炎的等候者。
9、如果就醫前便已表達了器官捐贈的意願,萬一在醫院就醫時,是否會影響醫療人員的醫療照顧品質?
若生病或受傷送醫,醫療團隊會將病人列為優先拯救之生命。只有在所有挽救生命之方式都失敗、被宣告腦死之後,才會徵詢家屬有關器官捐贈的意願。醫療人員的照顧品質並不會受到影響。
但若有無法控制的感染性疾病者,則不能捐贈器官 ( 如愛滋病或狂牛症 )。
為了讓台灣更好,誠摯邀請您一起支持器官捐贈!
(諮詢電話 0800-888067)
健康話題/生命教育
- 2024-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