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話題/破除5大不運動理由-1

  • 2024-12-18

破除5大不運動理由

 國民健康署表示,適量的身體活動可以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大腸癌、乳癌和憂鬱的風險,也能減少髖關節或脊椎骨折的風險,幫助體重控制、保持活力。

  規律運動的好處多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週必須從事150分鐘以上的中度身體活動,兒童及青少年每天都應至少達到中度身體活動60分鐘(1小時)以上,每週累積420分鐘以上。然而,面對生活中有關家庭、事業、課業種種壓力之下,為什麼想動,卻怎麼也動不起來?國民健康署對於民眾最常提到的前述五個不運動理由,提供幾個方法,給您參考。

一、沒時間運動

 ◎時時可運動。利用日常零碎時間進行生活化運動,就可累積每週所需運動量。每天運動30分鐘的建議量,可採分段累積方式,如每次15分鐘分2次,或是每次10分鐘分3次完成。例如10分鐘走路通勤、騎自行車10分鐘、10分鐘健走或爬樓梯;或上下午各做15分鐘健康操等,效果與一次運動30分鐘一樣,以下提供幾個以日常零碎時間運動的好方法。

 ◎於辦公室時,上下午各做15分鐘上班族健康操;將下午茶時間改為大家一起做健康操時間;或在開會前或會議中間休息前先做健康操;中午走路外出買中餐。

 ◎通勤途中,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者,走路到下一站上車、或提早一站下車;捷運站內,以走樓梯代替搭乘電扶梯或電梯;或走路或騎腳踏車上下班(學)。

 ◎於住家時,晚飯後外出散步、洗澡前做操、進行仰臥起坐、伏地挺身、騎固定式腳踏車或跑步機、蹓狗、倒垃圾,以步行或自行車購買日用品。

二、工作太累

 運動更樂活。運動會促使大腦分泌「腦啡(Endorphin)」,使心情愉快,並能提昇專注力及記憶力,緩解工作疲累的壓力,增加工作效率並增進睡眠品質,只要循序漸進,養成規律運動習慣,能使體力變好,調適焦慮及壓力並增強免疫力。

 忙碌的生活中,建議從健走開始,因為健走是最生活化的身體活動方法,如能配帶計步器隨時提醒自己「每日一萬步,健康有保固」不僅可消耗約300大卡熱量,並可有助於維持健康體重,減少疾病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