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積極推廣地方創生與產業創新

  • 2024-12-14

     113年度連江縣地方型SBIR通過10家申請案,核定金額共計新台幣7百餘萬元,政府推動該計畫旨在提升地區中小企業產業競爭力,多年來地方型產業創新計畫,成功的輔導部份商家及馬祖特色商品上市,為傳統產業轉型帶來契機,但半途而廢的案例也有。產業創新必須與地方創生相結合,透過整合地方資源,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其核心目標在於提升地方居民生活品質,活絡地方經濟,最終達到吸引青年返鄉永續發展的目標。

    地方政府推廣地方型SBIR計畫已有多年時間,雖然每年獲得計畫補助的商家經費多半在數十萬至百萬之間,但對小資本的地方創業青年而言是重要的第一桶金。政府推動產業創新計畫的初衷即是鼓勵青年返鄉,這與國發會地方創生的核心理念相通,其具體作為就是透過輔導讓傳統產業進行轉型,並在維繫地方特色的前提下結合當地政府的政策走向,更多元的開展發展面向。然而,地方創生與產業轉型並非一蹴可幾,其背後潛藏著複雜的產業發展挑戰,不論政府還是民間,都必須跟著趨勢走,除了積極更要創新。

    地方產業發展常受限於單一產業,一旦遭遇市場波動或政策調整,便可能導致經濟蕭條。馬祖早年以農漁傳產以及軍人消費為主,自戰地軍管解除實施地方自治後發展觀光,然而在轉型過程中部份產業沒能跟上腳步因而消失,有的就能迎合市場變化繼續生存,例如地區部份計程車業者轉型為小型遊覽車導業務等。觀光是多元產業的結合,過程中牽涉到的政策、機關、經費等,但其關鍵仍在於創新。我們從近年來通過補助審查的地方型SBIR計畫中可以得知,多半是以創意取勝。鼓勵在地農民發展休閒農業,扶植在地工藝或傳統產業,並導入創新技術,使其能與現代市場接軌,才能提升附加價值並進入真正的市場。

    缺乏專業技能的人才,將限制地方產業發展的潛力。因此,積極投入人才培育,建立完善的訓練體系並培養在地技術人才是很重要的。近年來地方政府推動與提升就業能力的研習觀摩活動不在少數,特別在經濟部中小企業政策輔導下引進了數位設施與資訊,其目的也是協助在地青年創業,提供資金、輔導與資源支持。地方創生與產業創新是相輔相成的,公部門應積極優化營商環境,著重改善交通、通訊、水電等基礎設施,簡化行政程序,降低營商成本,協助青年創業者克服障礙,在地生根並永續傳承,讓地方產業蓬勃發展,不能拿著補助計畫虛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