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竿鄉代會審議通過連江縣南竿鄉殯葬設施管理自治條例修正案,決議生命園區焚燒庫錢超過800箱者將每多100箱酌收少許費用,而對於少於500箱以下,將減免禮廳租金,透過雙管齊下的方式,一方面鼓勵鄉親減少焚燒量,一方面也是使用者付費,要改變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並不容易,但踏出第一步就是好的開始。
目前在南竿鄉生命園區辦理告別式,都是免費使用環保金爐,但除了少量的焚燒紙錢外,馬祖地區有葬禮燒「元寶箱」冥紙,並有托亡者轉交自己親戚的「寄箱」習俗,造成每場葬禮動輒燒掉上千箱,過去在空曠處舉行燒庫儀式時,甚至要動用消防車,以防火災事故發生。
在台灣各縣市殯葬處都有不同的收費標準,以台北市為例,焚燒庫錢每日每位亡者最多以二十包為限,違者依臺北市殯葬管理自治條例規定逕行裁處,而桃園則是以一包二十元計算,如果以馬祖平均的數量來計,一千箱就是二萬元,至於有的私人殯葬單位,更是開爐就需要數千元,超過一百箱還要逐箱收費。
燒庫錢儀式,看似簡單的焚燒紙錢,當然也蘊含著傳統文化和精神信仰,不單只是送錢給亡者,而是牽涉到複雜的宇宙觀、生死觀、以及祖先崇拜等觀念,透過燒庫錢的儀式,人們寄託著對亡者的思念,也祈求祖先庇佑,期盼其來世平安順遂。為了保護給往生親人的財富不被好兄弟奪去,不但有師父進行壓庫儀式,家屬與子孫們還要用圍圈的方式,將燃燒的庫錢圍起來,這個習俗其實帶有子孫們要團結在一起的意思。
這些儀式過去都被賦予一定的意義,因此陡然要民眾改變並不切實際,但時空背景改變,禮俗也要隨之變化,才能與時俱進,喪葬習俗的革新也是一種生命教育,過去的習俗並不是不能改變,只是需要循序漸進。
紙錢品質不一,因低價商品充市,劣質紙質燃燒後會釋放出有害物質,造成嚴重空污問題,台灣全年燒紙錢的數量,用紙漿回推等於燒掉兩百萬棵樹,大量焚燒不但產生PM2.5,排碳量幾近於2萬輛車一整年排放的廢氣量,不可謂驚人,也因此近年來公家環保單位甚至在清明時推出集中焚燒,以功代金等的替代方式,不少廟宇也停止燒香,改以雙手合十祭拜。
焚香燒金此一習俗已經流傳千年,要想改變絕非一蹴可幾,但源頭不離慎終追遠,心誠則靈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佛家認為只要心誠,一句佛號,也能得佛菩薩感應;沒有誠心,即使以金山銀山供養,依舊難得佛緣。同理祭拜首重心意,以誠心感恩、遙憶先人的同時,兼顧減碳環保,減少使用金紙量,為後世留下一個永續生存的環境。
社論/傳統習俗也要與時俱進
- 202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