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雲說有本書(草稿)希望我抽空看一看。收到書,沒時間一口氣看完,但從閱覽第一頁開始,公暇之餘便不由自主的逐頁詳讀,彷彿過往逾半世紀馬祖史實,從紙上躍然,歷歷在目。書中每一論述,每一訪談,具體而微反映其時、其事,印證兩岸動盪的歷史長河中,馬祖在風雲際會年代,不僅幸運的因隸屬自由中國一方而未遭受大陸黑暗時期的荼毒,反而隨著台灣本島經濟脈動而成長茁壯。
其實,書寫馬祖過往並不容易,相較於金門、澎湖等島嶼在明清之前就具縣治規模。1949年之前,馬祖列島僅是福建、江浙沿海數千島嶼中乏人問津的小漁村而已。不可否認,馬祖的改變與發展因於兩岸分治,此所以本書內容以1949前後及戰地政務期間為主,實無可厚非。此外,也由於史實的蒐集不易,僅能藉由軍管期間各個階層、行業代表人物的訪談及口述,對照半個世紀以來馬祖的發展軌跡,以主題方式呈現每一階段的史實與背景,實屬不易。
我於1990年底返鄉服務,其時仍在軍管時期,主要任務負責規劃終止戰地政務及落實地方自治相關事宜。也因此對戰地政務之前及終戰之後的發展有相當程度熟稔。讀完全書,不僅勾起對諸多人事物的感懷與思緒,更深刻體會命運的微妙。今日馬祖整體發展,從二戰日本侵華,國共內戰,兩岸分治,馬祖因地緣政治,先後在冷戰及兩岸關係陷入困頓時,肩負起反共跳板及緩衝兩岸關係的重責。如今回顧,馬祖的整體發展與島上居民的命運,與每一個環節都有密切關係。
本書名為「戰地之框」,全文篇幅多以戰地軍管期間為主。固然,馬祖今日政經發展與戰地背景及民主自由人士爭取有絕對關聯性。但1992年開始實施地方自治迄今,尤其是民選地方行政首長及各級民意代表之後,馬祖已呈現翻天覆地的變化。估不論三十年來經濟、產業及各項軟硬體建設成果,如今的馬祖人已經富裕起來,中位數所得甚至已超越本島多數縣市,民眾自主意識及自信心已非軍管時期所可比擬。
「鑒往知來」,從中國五千年歷史沿革以觀,總是不斷重演分合戲碼,但每歷經一個階段的轉折,絕大多數都以慘痛代價作收。馬祖列島在最近一次的兩岸分合中,總括而言雖是獲益居多。 但在全球化的今日,中國大陸與歐美或亞洲鄰國之間關係良窳,大陸內部的政經安定與否,台灣本島統獨意識的偏移,在在都可能影響兩岸關係的變化與發展。而隨著大環境的趨勢與變遷,馬祖列島又豈能置身事外,處在時代洪流中的馬祖人的命運,也因此充滿了變數與不可預測性。
馬祖的未來是否會如過往,由諸多的偶然串起今日的必然,沒有人能給我們答案。但是,正如同過去面對的每一個階段,我們只能掌握眼前,珍惜當下,廣結善緣。本書主要著眼於馬祖的過往,但馬祖現階段還在「進行式」,「續篇」是必定要走下去的,這是我輩馬祖子弟責無旁貸的使命,也期待續篇會更精彩。
「戰地之框」讀後感 文:張龍德
- 202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