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堂公】/劉宏文

  • 2024-08-19
坂里天后宮旁老堂公廟

坂里天后宮旁老堂公廟

依蘭婆婆自採草藥嘉惠鄉里

依蘭婆婆自採草藥嘉惠鄉里

本雅明:柏林童年

本雅明:柏林童年

最近讀德國作家華特.班雅明散文集《柏林童年》,其中一篇〈駝背小人〉描述少年班雅明於1900年代,在柏林街頭遊蕩閒逛的所思所感。小班雅明當時約莫十歲,特別喜歡駐足商店,通過櫥窗與地面接觸的柵欄縫隙,俯瞰陰暗地下室中人與物的動靜。如果那天期待落空,什麼也沒見著,那麼在當晚的夢裡,事情反過來,一定會夢見戴著尖帽的精靈從地底反向回望他。班雅明說,這個戴著尖帽的精靈,就是一生中無時無刻不在盯著你的「駝背小人」。當你無緣無故打破杯子、遺失金錢、書本不見、錯過火車、手指被針扎到……,生活中許多無法解釋的意外,都是因為這個「笨傢伙」向你問候。

這讓我想到,馬祖也有類似駝背小人的傳說。小時候,母親總不讓我單獨往山上、海邊,特別是在「破晝(中午太陽最烈的時候)」,大家都在歇息,此時人煙稀少,「儸僮(也稱老堂)」這個神怪精靈最可能出來活動。民間流傳「儸僮」是個小男生,生前因家貧被人收養,未及長大即不幸往生。他無子嗣,親生父母也無處尋覓,因此居無定所,終日在荒郊野外遊晃。

「儸僮」稚氣未脫,喜歡找年齡相若的孩子嬉戲,偶而也會捉弄成年人。幼時常聽大人講,鄰村某人在野外失蹤,幾日後尋回,都說是:「給儸僮搦去!」小朋友若不乖、哭鬧,大人就會迸出一句小孩專用的責罵:「儸僮囝!」

「儸僮」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很廣。北竿坂里就有一間迷你「老堂公」廟,依附在天后宮旁側,也是馬祖唯一祭祀「儸僮」的廟宇。天后宮立於山海之間,地勢廣闊平坦,往昔曾經種植水稻。民國65年,知名攝影家阮義忠先生,攝得數幀尚未塗彩的天后宮照片,大海廣闊,尼姑山在旁,大地古樸而蒼茫。此處離村落不遠,除了種植農作,也是村童嬉遊之地。村裡老者告訴我,他年少時頑劣不羈,整日遊蕩惹事,有一回冬日,天氣酷寒,他就在天后宮旁,被一小童誘到大海,在冰冷的海水中載浮載沉,等到大人發現,已是奄奄一息,幾乎丟了性命。

塘岐依蘭婆婆說,她十二、三歲時,經常隨父親「長長先生」到芹仔旮旯角採藥,中午在山上野炊,除了番薯籤之外,一定備有一小罐珍貴的白米,另外起灶煮給儸僮,一邊還與他說話:「儸僮,儸僮,這碗熱飯燒給汝,汝千萬勿掏澤(捉弄)儂家!」依蘭婆婆說,藥材通常非常隱密,或者生在險峻之地,全靠「儸僮」在冥冥之中引導找到,保佑你不致跌落山崖深淵。藥材用多少挖多少,不能貪多,小心掘起後,不要忘了燃一支線香插在殘餘的坑穴,再撒幾張紙錢。依蘭婆婆說:「燒給儸僮碎使(零花)的!」

民國五十年代,島上駐軍經常演習、師對抗,動輒一、二個星期,扛著沉重的裝備,行軍、露宿,非常艱苦。某次演習結束,照例清點各類裝備、武器彈藥,結果發現少了一名兵員。此事非同小可,立刻動員全島大搜索,三天仍無所獲。有人向部隊長獻計,不妨問問地頭神明。北竿戶政主任陳天喜說,神明透過乩轎指示,此人仍活著且在島上,果然在一間羊舍尋獲。陳主任說,部隊演習,全島戒嚴,羊群幾天不能放牧吃草,「儸僮」帶這位士兵割草餵羊去了。

類似的迷蹤事件,東引也曾發生過。民國四十年代,內人的外祖母住在燈塔,照顧剛剛分娩的女兒。那天親戚嫁女,需要老人家返回南澳主持儀式。老人纏足,走山路顫巍巍,便由一男一女兩個孫輩伴行。誰知,等到天暗,南澳親戚久不見老人到來,便一路往燈塔尋去,在北澳嶺遇見一位扛鋤頭的村人。村人答:「有啊!早晨一老二少往燕巢方向行去,我還覺得奇怪哩!」急急忙忙追去,果然看到三人窩在近海處的山坳,茫茫然不知所措。問她們怎麼會來到這裡,怎麼也說不清楚。

台灣也不時有老婦人被「魔神仔」蠱惑走失的報導,有人甚至統計歷來南北各地重大的謎因事件,比較國內外類似傳說,寫成論文,探討其在文化上的深層意義。這類靈異事件,當代精神醫學也做出相應的解釋,歸之於某種意識障礙、瞻妄、幻覺、失智……等官能病症。因而有人主張,所有與科學牴觸的說法,包括「儸僮」、「魔神仔」,乃至日本人熟知的「河童」,都是無稽之談,都是阻礙文明進展的迷信。

然而,這類貌似荒誕不經、不可思議的故事,卻是先人理解世界、賴以生存的依託。故事本身充滿魔幻、神秘,有如一道回望我們的光暈,將過去與現在、可見與不可見、光與影,紛雜交錯,相互交融。世界從單調、貧乏的被動呈現,轉變為多彩、豐富的主動參與。我們才真正感受到,除了科學(醫學)建構的因果關係之外,人與萬事萬物還有各種內在的、不可知的連結,彼此交換秘密,溝通訊息,共組一個魔幻而富有詩意的有情世界。

「儸僮」白天出現,形象不明,神出鬼沒,引發難以預料的事件,也給生活秩序帶來巨大的衝擊;然則,他與夜間肆虐、雞鳴時倉皇而逃的厲鬼畢竟不同,很少帶給我們恐怖、殘忍的聯想。北竿鄉親甚至憐憫他年幼失怙,常年餐風露宿,特別在天后宮旁,為他搭建遮風擋雨的小廟。這與其說是供奉,不如說對鄰家小童的呵護吧!

本雅明說,德國民間相信,人臨終時,眼前會快速閃現一生中許多畫面,快樂的、悲傷的、得意的、失望的,這些如電影放映的連續場景,都是由「駝背小人」從日積月累的無數畫面中剪輯而成。當十歲的本雅明在柏林街頭浪蕩一天,返家途中,昏黃的煤氣燈嘶嘶響起,那是無所不在的「駝背小人」,在完成收集畫面的任務之後,對他說話:「可愛的小寶寶,唉,我求求你,請為駝背小人一起祈禱!」

同樣的,在某個枝葉搖曳的清晨,或者浪花微興的午後,還是窗櫺輕顫的夜晚,一定有人會聽到,風吹過大地的聲音。我們可不可以說,此刻「儸僮」正在講話,他說:「依伯、依姆,倚重汝!幫我砌此間這般俊的厝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