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把刀、漆扇 台灣學子體驗在地非遺傳統文化--福州日報

  • 2024-08-16

 【福州日報報導】「第一把刀代表自強不息,第二把刀代表勤勞持家,第三把刀代表保家衛國。」日前海峽青年交流營地的非遺展示及非遺技藝互動體驗活動中,漢服妝造師黃秋輝一邊將「三把刀」簪于臺灣科技大學陳同學的髮髻中,一邊向她介紹其中的含義。

 現場,身著漢服、頭簪「三把刀」的造型,很快引來許多年輕人圍觀。「漢服等在臺灣很火,到處可見身穿旗袍、馬面裙、刺繡襯衫的年輕人在景區打卡拍照。」臺灣科技大學的陳同學說,雖然傳統服飾漸漸成為流行裝飾,但這是她第一次真正瞭解到它的文化內核,「這種『武器』上頭的打扮又美又颯!能感受到福州女性的勇毅和獨立。」

 「為了這把扇子,36個小時的路程值了!」捧著手中剛剛做好的漆扇,臺胞葉佩鑫笑得眉眼彎彎。

 「之前在臺灣,我就常常在手機上看漆扇製作的視頻,這次來福州能夠親身體驗漆扇製作的每個環節,深刻感受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葉佩鑫感慨道,由於飛機延誤,她花了36小時才到達交流營地,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她不僅陪伴孩子參加了相關比賽,還收穫兩把心心念念的漆扇。

 日前一場激烈的競技表演在福州七星台兩岸少數民族文化村展區舉行。兩名身穿傳統民族服飾的男子共握一條竹棍,其中一名男子用盡全力,將對方推出直徑2米的圓圈之外,贏得觀眾的陣陣喝彩。

 展位元負責人菈樊絲表示,兩名男子展示的竹摔是臺灣少數民族的體育項目。每年在豐年祭活動中,臺灣少數民族都會通過竹摔等表演慶祝豐收。「豐年祭在每年秋收季節舉行,這次來福州展演是想讓更多人瞭解並愛上臺灣的傳統文化。」菈樊絲說,同行的15名臺灣少數民族青年將在海峽青年節峰會、舞會上展演竹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