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及提升公職服務價值
考選部舉辦公務人員考試,再由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辦理分配作業,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負責訓練,過程中有考試錄取不足額、錄取者自動放棄受訓資格等情況,導致用人機關無人可用,特別是建築工程、土木工程技術類科更為明顯。由於錄取不足額原因眾多,與教育端、考試方式、待遇條件與職場環境等因素有關。如何提升年輕人從事公職的熱情,讓年輕人感受在公部門服務是有價值的工作,編輯小組好奇的詢問秘書長有何解方?張秘書長指出,公務人員的待遇和福利制度是吸引人才及留才的重要關鍵,他以新加坡採行恩威並施的文官福利制度為例,國家保障公務人員生活安定,公務人員對國家負忠誠服務義務,提升公共服務品質及效率,將進而帶動國家社會整體發展。
高普考及地方特考是進用初任公務人員的主要管道,考選部112年3月修正高普考考試規則,113年起,高考三級多數類科專業科目由6科減為4科,普考多數類科專業科目由4科減為3科,希望更聚焦於核心能力的評量,也減輕應考人負擔,地方特考也於112年5月依此原則修正,113年實施,希望有助用人機關取才,這也是優化考試制度的起點,希望從「減法」開始,未來持續精進。編輯小組藉此難得的機會,請張秘書長評估此制度對進用新進公務人員的影響及看法。他對於專業科目減科變革深表贊同,現行筆試列考過多專業科目,支持適度降低門檻,並可採取基本能力測驗,輔以口試選才;再者,目前考試類科過多且細瑣,亦可適度整併,國家重視的是培養跨領域通才,尤其實際進入公部門後,在業務推動上,許多類科區分並不明顯,職等愈高,需要通才的比例也隨之增加。
更重要的是,文官為推動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上位者應該要提升公務員形象及社會地位,讓大家認同從事公共服務是份有使命感及價值的志業。張秘書長對於多年的公職生涯感觸良多,認為目前「一試定終身」可能導致「會考試、不會做事」等問題,他也特別分享自身看法,對於通過國家考試的錄取人員,尚需經基礎訓練及實務訓練,訓練期滿成績及格者,始發給考試及格證書,分發任用,因此訓練亦為考試程序重要環節。筆試只能針對專業知識進行篩選,至於「人」是否適任、適格,則有賴用人機關於實務訓練期間加以落實考核、輔導及淘汰制度,並求取淘汰與身分保障間之平衡。
凡事盡心,無愧於心
隨著訪談接近尾聲,秘書長跟我們分享30年從事公職的六大心法,第一「信任」,長官必須信任部屬,才能有良善互動,使業務推展順利;第二「承擔」,面對長官交辦的任務,或是同仁遇到問題時,都能全力以赴,勇於承擔;第三「解決問題能力」,任何政策推展都有可能遇到困難或阻礙,能否具備分析及問題解決的能力更顯重要;第四「協調溝通能力」,無論面對府會間、府內各局處間、受理民眾服務時,時常需要多方協調溝通,必須能以溝通取代衝突,促使參與者相互理解及接受對方的立場;第五「防患未然」,在問題發生前預作準備,研擬方案,及早因應;第六「安定」,讓大家覺得問題到你手上便能迎刃而解的安心感,可使各局處在推動業務及橫向聯繫時更具穩定性。
訪談過程,編輯小組感受到秘書長的溫暖與堅韌,他總是嚴以律己、以身作則,並在同仁最需要的時刻挺身而出。基於對故鄉的情感與歸屬感,他奉獻心力,帶動島嶼建設, 打造永續家園。一路走來,他以擔任常任文官為榮,並用行動證明公務員所能創造及實踐的使命與榮光,讓公職成為一份志業而非職業,為官之路秉持「不求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就是他自我要求及實踐力行的信念。(資料來源考選集粹)(採訪者:考選部卓梨明、翁千惠、張怡茹)
考選集粹專訪秘書長張龍德(完)
- 2024-0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