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考選集粹專訪傑出的公職人員—連江縣政府張秘書長龍德,張秘書長從81年返鄉,隨後親身參與各項建設並見證馬祖的蛻變,而出任縣府幕僚長,掌管府內大小事,順利推展縣府業務。近年來,為了解決離島嚴峻的用人問題,張秘書長一直積極倡議開辦離島特考,經過各方多年努力,離島特考考試規則於112年12月21日訂定發布,另考量現行考試不易選拔離島地區適合人力,為篩選專業能力足以勝任職務,且有意願及熱忱在當地服務之人才,離島特考於筆試外,增加第二試口試,占總成績40%,擇優錄取,拔擢兼具專業知識與工作態度,且有意願深耕在地之適格適任人才,以強化偏鄉人才考用效能。離島特考將於今(113)年首次舉辦,與地方特考同時舉行,用人機關擇一提缺,為離島用人向前邁進一大步。
考選部表示,文官為推動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政府有責任激發年輕人從事公職的熱情。張秘書長指出,公務人員的待遇和福利制度亦是吸引人才及留才的重要關鍵,國家保障公務人員生活安定,公務人員對國家負忠誠服務義務,並適時檢討創造具有激勵與穩定發展的任職環境,讓年輕學子認同公共服務是一份有使命感及價值的志業。
一般大眾對法律人的印象,不外乎具備理性思辯、邏輯清晰的特質,本次考選集粹小組專訪的對象—連江縣政府張龍德秘書長,從初始立志成為司法官,而後因緣際會,帶著法制專業返鄉服務,之後再擔任行政部門幕僚長,扮演調和鼎鼐的角色長達30年,兼具理性與感性。為了一探秘書長的生命故事及為官心法,編輯小組決心親自到訪,不過第一趟因濃霧而無緣起飛,直至第二趟才順利前往,到達國之北疆,踏在張秘書長早已行走千萬步的足跡道路,沒有繁弦急管的喧囂,只有令人獨特感受的天藍海深。
奔向法律的起心動念
訪談一開始,張秘書長即放上輕音樂,在悠揚的樂曲中和我們分享成長背景及求學歷程。那是還在國中的階段,法律即以一種神奇的魔力召喚著他,當時,張秘書長一心嚮往成為一名檢察官,於是考大學時便將法律系當成「第一」並且是「唯一」的志願。為了進入法律系就讀,即使分數可錄取日間部其他科系,他仍選擇東吳大學法律系夜間部就讀,而這個決定,對他往後人生產生關鍵影響。
19歲,張秘書長開啟半工半讀的生活。白天,到補習班工讀,大一即擔任導師帶班,大三擔任招生部主任,當時的薪水相當優渥,不僅可自付全額學費,甚至還有餘裕提供家用;在校內,他熱衷學校的社團活動,甚至因擅長打籃球進入校隊,並曾在全國大專盃比賽拿下第二名的佳績,大三時更擔任學生會會長,參與畢聯會籌辦,可謂學校的風雲人物。
大學時期的工作經驗讓他提早接觸社會,相較其他同儕顯得更為成熟,這段經歷也對日後的職涯產生深遠影響。大學畢業後,張秘書長全心投入準備司法官考試,在兩年備考期間,每日往返K書中心備考或至大學旁聽,深刻感受法學浩瀚,由於早年考試競爭相當激烈,考了兩次最終高分落榜,扼腕未能進入公職之門。然而於此同時,悄然而至的緣分將張秘書長帶回故鄉馬祖,返鄉青年就此展開30年的美好旅程。
返鄉發揮專業,完備法制整建
民國45年7月開始,金門及馬祖被列為戰地政務實驗區,實施軍事政府管制,直至80年5月,政府宣布終止動員戡亂時期,81年11月,金馬地區解除戰地政務。在終止戰地政務前,相關的籌備工作旋即展開,其中又以戰地政務法規整建工作最為首要,由於張秘書長具備法律專業背景,又是馬祖人,可謂是委以重任的不二人選,當時的縣長便將其網羅返鄉,協助辦理戰地政務轉換為民主地方自治之法制建置工作,落實依法行政,並負責辦理財產移交接管。從人治轉變為法治的過程,張秘書長參與並見證馬祖的蛻變,更加深對於鄉土的情懷,轉瞬30年。這段用時光醞釀的故事,直至今日,仍在這座風土交會的島嶼上繼續述說。
從封閉到開放,萌生建設家園的使命感
馬祖在軍管時期,生活資源相當匱乏,一個月只有三班次的軍艦運送補給物資,尚無民間客輪及機場,對外交通與聯繫十分不便,當時從馬祖往返臺灣必須向入出境管理局申辦入出境證,且經濟及生活所需全面仰賴軍方,戰地政務的終止不僅是軍事解除的象徵,更代表著居民生活方式的重大轉變,馬祖隨即面對的是未來發展定位、人口流失、基礎建設不足及地方財政等面向帶來的挑戰與課題,這些建設都仰賴制定前瞻的計畫,逐步實施。
從「軍人統治管理」到「自己當家作主」,對於未來,馬祖人充滿著茫然與不確定性,在施政方向未明的轉型之際,究竟何去何從?由於建設經費及資源受限,縣政府一開始便決定以發展觀光業為主軸,事實證明這是條正確的道路,馬祖得天獨厚的地貌、自然景觀、軍事風情及歷史文化底蘊,讓觀光產值時至今日,愈加亮眼! (未完)(資料來源考選集粹)
考選集粹專訪秘書長張龍德(一)
- 2024-07-24
